3.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题目3.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 2 课时学习目标1.阐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某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学习疑问学生填写学习建议学生填写【相关知识点回顾】【知识转接】【预学能掌握的内容】三、荒漠化的危害1.全球上亿人面临①____________的危险,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2.造成表土裸露,为②________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3.导致③____________________的破坏,使得生物的④________持续下降,⑤____________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⑥________,这些成为荒漠化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四、荒漠化的防治1.国际行动:1994 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2.我国:实施“⑦________”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3.防治方针:“⑧__________,⑨________,综合治理”。4.防治措施(1)营造⑩______________建设工程;(2)采取⑪____________、⑫____________、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措施,保护好现有的林草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科学合理地利用荒漠化地区有限而宝贵的自然资源。5.目的:实现⑬________、⑭________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探究点一】沙尘暴的形成及危害〖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形成与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沙尘暴频发的主要原因。材料二:沙尘暴作为一种高强度风沙灾害,并不是在所有有风的地方都能发生,只有那些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才有可能发生沙尘暴。在我国西北地区,森林覆盖率本来就不高,贫穷的西北人民还想靠挖甘草、搂发菜、开矿发财,这些掠夺性的破坏行为更加剧了这一地区的沙尘暴灾害。裸露的土地很容易被大风卷起形成沙尘暴甚至强沙尘暴。材料三:沙尘暴,尤其是特强沙尘暴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灾害性天气。当其形成之后,会以排山倒海之势滚滚向前移动,携带沙砾的强劲气流所经之处,通过沙埋、狂风袭击、降温霜冻和污染大气等方式,使大片农田受到沙埋或被刮走表土,或者农作物受霜冻之害,致使有的农作物绝收,有的大幅度减产;它能加剧土地沙漠化,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对交通和供电线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