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防风御雨话民居 形形色色的传统民居,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折射出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顶尖、墙厚、窗小的阿拉伯式建筑,顺应中东地区气候炎热干旱的特点,尽量减少白天太阳热量通过墙壁传导进入,或通过窗户流通进入,力求保持夜间凉爽的气温。热带雨林区的房屋屋顶坡度很陡,屋檐伸出很长,适应多雨的气候条件。我国北方农村居室的火坑、火墙、地炉,用以抵御漫漫长冬的严寒。中国黄土高原地区黄土能直立不倒,隔热性能良好,用黄土做墙,冬暖夏凉。挖窑洞,就地取材,还省工省料,在多种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成了结构、形式多样的传统民居。 各种各样的屋脊 在房屋的各种形态中,屋脊(屋顶)是最引入注目的轮廓。屋脊的形态深受当地气候的影响,它直接承担着应对风雨和日照等自然灾害的职能。在多雨或多雪的地区屋脊坡度陡,在少雨干旱的地区屋脊平缓,甚至是无屋脊的平顶屋。在北欧冬季积雪厚重的地区,屋顶多呈45 度以上的斜面,以免大量积雪压垮屋面。在中亚干早无雨、少雨地区,常见平顶建筑。在西欧多雨地区常见金字塔屋顶,以利雨水迅速下泄。我国东南季风区多人字形屋脊,夏秋多雨季节,较陡的人字形屋脊利于双面泻水。黄土高原地区许多房屋靠黄土丘建造,仅在一侧有倾斜的屋面,称为单 面倾斜屋脊。 在雨水较少的地中海沿岸,屋脊坡度较小,屋檐几乎不向屋身外延伸。在日本雨多、风强的地区,屋顶呈人字形,屋脊坡度较陡,房檐向房身外伸出很长,以利挡风避雨。比利牛斯山中巴斯克人的屋脊大而缓,而且两侧不对称,向雨的一侧伸出长;而另一侧短。 在亚洲的爪哇岛、欧洲的大不列颠岛等全年多雨地区,多四角偏顶屋,它以中心栋柱为中轴,向四个斜面构成屋脊,顶点集中于一点,呈四棱锥形屋脊,在英国称金字塔屋脊。 此外,还有多向屋脊、复斜屋脊、四角偏顶屋脊、圆锥屋脊、半球屋脊等。屋脊形态不仅受气候等地理环境的影响,而且受建筑材料、技术、思想等影响,它又是文化的集中体现,使屋脊的形态更加多样。 伞形窝棚和流动毡包 过去在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从事游猎的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流动性大,居住在一种易于搬迁的伞形窝棚。它用 30~40 根木杆搭成伞形,在冬春寒季,上面覆盖狍皮或糜鹿皮围子;在夏秋热季…上面覆盖桦树皮围子,或用白布覆盖。搬迁时只需将上面的覆盖物用马驮走,房架可就地取材。现在他们已发展耕作业和畜牧业,由游牧走向定居,居住在宽敞明亮的砖木或土木结构的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