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 1 人教新课标1.3.地球的运动 学案一、主干知识点的梳理(三)地球自转与时差 产生原因:地球是 、 的球体 昼夜 分界线(圈): 线(圈) 原因:地球不停的 1.产生昼夜更替 周期: 小时(太阳日) 昼夜更替 意义:制约人类的起居作息;地球表面 变化不大,生命有机体得以生存和发展 时间的确定:根据同一纬度地区各地看到太阳的迟早而定 概念:因 而异的时刻 经度相差 15。,地方时相差 小时 经度与地方时的对应关系 经度相差 1。,地方时相差 分钟 划分的目的:避免世界各地使用地方时带来的不便。 国际标准:全球共分 时区,每个时区跨 ,东西十二时区,2.地方时 区时 各跨经度 合为一个时区。 计时方法:以 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区时计算:相邻两个时区,区时相差 小时 ; 较东的时区,区时较 不同时区计时法,如美国 各国实际使用的特别计时法 使用首都所在时区的区时,如中国 使用本国东部时区的区时,如朝鲜 原则上指 经线 国际日界线 向东过日界线 天,向西过日界线 天 二、典题解析下图中两条虚线,一条是晨昏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读图完成 1~2 题。 1.若图中的时间为 7 日和 8 日,甲地为( ) A.7 日 4 时 B.8 日 8 时 C.7 日 8 时 D.8 日 4时 解析:解第 1 题时,首选必须能够根据经纬网区分哪条虚线是晨昏线,哪条虚线上是180°经线。进一步,依据学过的地球公转的知识,判断大体的季节,即当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远时,北半球是夏天。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判定图上看到的是晨昏线的晨线部分,它和赤道的交点是上午 6 时。至此,就不难看出:题中甲地为 8 日 8 时。对于选择题,一般很难将真正掌握了知识具备了能力的考生和凭着临时“蒙”的考生区分开。 答案:B 2.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安大略湖畔夕阳西下 B.几内亚湾沿岸烈日当空 C.澳大利亚东海岸夜幕深沉 D.泰晤士河畔曙光初现 解析:第 2 题是和第 1 题相关联的题目,真正明白了第 1 题的考生解第 2 题是轻而易举的。但是,在该题目中,采取了正确选项不易判断的“逆向思维”的题型,加大了考查内容的空间尺度。即,必须对三个不可选项逐一排除。 答案:A三、课堂练习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右图),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判断 1~2 题:1.甲地的时间为A.8 时 B.9 时 C.15 时 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