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指导高考地理冲刺:理清思路强化记忆经过高三的复习,大家的地理技能都有所提高,在最后这段时间,只要抓住重点,有序复习,还能进步。以下几点建议,供同学们参考。1.强化知识联系(1)图像联系。把地理教材中的图像,按照某些联系结合起来复习,效果会很好。比如气候类型图、洋流分布图和自然带分布图的结合;美国的气候类型图和农业带图的结合;中国三大阶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和中国的自然分区图的结合;大陆东、西岸的气候、洋流、风向对比等,有利于整体把握地理分布知识。(2)时间联系。把握时间变化,是地理最后综合复习的又一线索。例如: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气温较高———各气压带分风带位置北移———东亚、南亚盛行夏季风;再如把平时练习当中有关季节的描述加以整理,像地球公转速度比较慢、尼罗河水位大涨代表北半球的夏季等等,以此类推,专门总结,集中记忆。(3)高初中联系。高、初中知识侧重不同,把高初中知识联系起来,就能在最后阶段变零散为系统,对问题的分析也会更透彻。比如高初中教材当中的大气降水可以归纳为:①水汽的来源,从哪个海洋,什么风?②上升运动促进降水的形成,自然界中有哪些气流上升的方式?③降水的表示方法———空间上用等降水量线,时间上用降水柱状图,怎么运用这些图?④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可联系气候类型,例热带雨林气候代表赤道地区多雨;⑤夏季风的进退与我国雨带的推移;⑥暴雨和酸雨是气象灾害和大气污染事件。2.抓住主干原理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主要有:经纬线的利用、地图上方向、时间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值线判读、大气环流、天气与气候、洋流、地域分异规律、板块构造学说、区位选择和可持续发展等,这些原理是一大块内容,必须拿出相对较多的时间,结合高考(论坛)题和模拟考试的失误,深入理解,熟练掌握,如果做不到灵活运用,那至少也要牢记于心。3.记忆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中国国土整治,需要记忆。但这些知识比较庞杂,必须加以归纳,避免类似知识的多次重复。比较典型例子就是中国地理,初中讲了四大区域,高中选修第二册又详细谈了各区的国土整治,将其结合在一起,内容就精练多了。以北方地区为例,主要回答四个问题:①东北土地资源优势及其开发与保护②森林宝库与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③华北平原的春旱、夏涝、盐碱、风沙与农业低产区的治理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于这部分内容,不要过多纠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