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文字素材5 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文字素材5 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1/3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文字素材5 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2/3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文字素材5 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3/3
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内部圈层人类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二三百万年,它的内部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有人说,如果我们向地心挖洞,把地球对直挖通,不就可以到达地球的另一端了吗?然而,这却是不可能的。因为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钻孔也仅为地球半径的 1/500,所以人类对地球内部的认识还是很不准确的。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从火山喷发出来的物质中了解到地球的内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同时利用地震波揭示了地球内部的许多秘密。1910 年,前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契意外地发现,地震波在传到地下 50 公里处有折射现象发生。他认为,这个发生折射的地带,就是地壳和地壳下面不同物质的分界面。1914 年,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发现,在地下 2900 公里深处,存在着另一个不同物质的分界面。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就将两个面分别命名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并根据这两个面把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一般厚 33 公里(大陆)或 7 公里(海洋)。地壳分为上下两层,其间是康拉德面,在 10 公里左右。上部地壳只有大陆有,海洋基本缺失。上部地壳主要为花岗岩层,下部地壳主要为玄武岩层。地幔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是地幔,平均厚度为 2870 公里左右。地幔也分为上下两层,分界面约在 1000 公里左右。在距地球表面以下约 100 公里的上地幔中,有一个明显的地震波的低速层,这是由古登堡在 1926 年最早提出的,称之为软流圈,它位于上地幔的上部。在洋底下面,它位于约 60 公里深度以下;在大陆地区,它位于约 120 公里深度以下,平均深度约位于 60~250 公里处。现代观测和研究已经肯定了这个软流圈层的存在。地核地球的中心部分为地核,半径为 3473 公里左右。地核又可分为外核和内核。根据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测定,外核可能是液态物质,内核则是固体物质。地核的物质成分同陨铁相似,所有有时又叫“铁镍核心”。地球内部不是均质的,平均地球密度为 5.515 克/厘米 3,而地球岩石圈的密度仅为 2.6~3.0克/厘米 3。由此,地球内部的密度必定要大得多,并随深度的增加,密度也出现明显的变化。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而上升。根据最近的估计,在 100 公里深度处温度为 1300℃,300 公里处为 2000℃,在地幔圈与外核液态圈边界处,约为 4000℃,地心处温度为 5500 ~ 6000℃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 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文字素材5 人教版必修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