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范文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范文_第1页
1/7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范文_第2页
2/7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范文_第3页
3/7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 6 课《戊戌变法》教案范文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 6 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范文 【课标要求】 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 1.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根底学问。 2.思索维新派和洋务派主要思想的异同,提高阅读和比拟的力量。 3.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戊戌变法的影响。 【教学难点】 客观熟悉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失败缘由。 【新课导入】 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各阶级、阶层有着不同的反响,并在寻求试图摆脱这种局面的方法。前面我们学习了农夫阶级掀起的太平天国运动,以及洋务派兴办的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而洋务运动也随着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斗中的惨败而成了明日黄花。既然农夫阶级和地主阶级都不能完成这一任务,那么,中国的资产阶级又如何呢? 【新课探究】 一、公车上书拉开序幕 老师:1895 年春,正直中国科举考试,具有剧烈的民族责任感的莘莘学子听到了什么?为挽救民族危亡又做了什么事情呢? 学生:他们听到了签署《马关条约》的消息,然后上书光绪帝,恳求拒和、迁都、变法,史称“公车上书”。 老师:(解释)拒和是指不在《马关条约》上签字,变法是指改封建君主专制为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 学生:(整理、记忆公车上书的时间、地点、发起人、影响) 二、组织学会、创办报刊舆论宣传 老师:公车上书失败了,维新人士就此罢休了吗? 学生:没有。 老师:他们转而去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积极地宣传变法思想。请大家整理出他们的活动状况。 学生:(争论、整理) 地点报刊人物主见 上海《时务报》梁启超《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天津《国闻报》严复“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天演论》中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老师:(提出问题)比拟维新派与洋务派政治思想的主要区分。 学生:洋务派主见维护封建统治,维新派主见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三、百日维新到达高潮 老师:1897 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指出形势危机,唯一途径就是变法。光绪帝看出康有为维护清朝统治,抵...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范文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