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1.小学三年级语文《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原文 1816 年,法国巴黎流行着可怕的肺结核病。有位名叫雷奈克的医生,看到很多病人苦痛地死去,心里格外难过。他想:一个人假设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消逝特别。有没有方法及早觉察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呢?他整日思考着。 一天,雷奈克缓步从一个花园走过,突然被两个正在玩跷跷板的男孩吸引住了。只见他们一个站在这头,弯着腰,把耳朵紧贴跷跷板,一个蹲在那头,用一枚铁钉在板上轻轻地划着。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雷奈克试了试,声音果真沿着木板传了过来。他欢快极了,马上跑回医院。他把一本笔记簿卷成筒儿,一头靠着病人的胸腔,另一头凑近自己的耳朵。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 就这样,雷奈克每天可以用它仔细听病人内脏的声音,然后分析争论,作出诊断。 以后,雷奈克又觉察空心木管听诊效果更好。于是,他把空心木管的两端做成喇叭状,这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2.小学三年级语文《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9 个字只识不写,生疏 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假设……就……”、“果真”造句。 3.默读课文,能说说雷奈抑制造听诊器的经过。 4.通过阅读课文内容,懂得任何制造都离不开观看与实践,我们应当从小养成爱观看、肯动脑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读文,能说说雷奈抑制造听诊器的经过,懂得任何制造都离不开观看与实践,我们应当从小养成爱观看、肯动脑的习惯。 2.会用“假设……就……”、“果真”造句。 三、教学预备 实物投影仪;学生预备画笔、白纸。 【教学策略】 1、质疑中激趣导学。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皮亚杰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进展。确实,我们的教学理应顺应孩子的需求与进展规律。教学伊始,通过出示的“听诊器”实物引出课题,学生自然想知道有关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内容,就会对所学的课文产生兴趣,带着解疑的愿望去阅读,就提高了读书、学习的针对性。 2、层次阅读中深化对话。 阅读教学应在语言文字中走几个来回,应留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在阅读解疑后,安排再读课文,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想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