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工作者心得体会 5 篇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熟悉到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音乐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把握一些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活动让孩子获得身体、智力、情感、共性、社会性的全面和谐的进展。换句话说,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首先是一种以音乐为手段来进展的人的根本素养教育。本着这一目的,我积极进展音乐教育的探究学习与实践工作。依据《规程》精神,以发挥幼儿主体作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进展为宗旨,从“兴趣、感受、表现、力量”等方面入手对幼儿进展培育。在大量的理论学习、探究实践、阅历借鉴的过程中,幼儿获得了全面和谐的进展,同时也促进了我在教育工作中的观念的根本转变。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首先是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开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安康活泼的共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进展。 一.变老师的“传授”为主为幼儿的“自主”学习为主 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往往是以老师为中心,不敬重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在设计教育活动、组织教育过程中,不是以幼儿身心进展需要和学习特点为依据,不考虑幼儿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愿望,而是把他们作为一种承受学问、技能的容器,老师的任务就是往这个容器里注入、灌输,表现在详细的教育过程中,就是代替孩子说,代替孩子做,没有给孩子思维、想象、理解、制造的时间和空间。久而久之,孩子对音乐活动失去兴趣,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离开了老师的示范,孩子就显得茫然失措。 如何变孩子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带着这一问题,我认真学习《规程》及有关教育理论。并于 2025 年完成了中华女子学院柯达伊教育理论课程培训。现代幼儿教育专家张雪门先生强调音乐教育要给儿童更多的自己体验、自由发表和自由创作的时机,不应追求形式的成绩,反对牵强儿童去机械仿照。他指出,在教学中应首先引发儿童对音乐作品反响的内部需要,激起儿童学习音乐的主动性。我还在中华女子学院王丹老师指导下进展实践活动等。我带着新的理论进展了新的实践。在实践中发觉,在音乐活动中,幼儿能主动积极地去“听”音乐,是带幼儿步入音乐天地的首要条件。但目前状况是幼儿在听音乐时,心不在焉,留意力不集中。如何让孩子能做到“留神地听”“主动地听”呢?为了激发孩子“听”的兴趣和需要我设计了多种教学手段,让孩子带着问题听,带着故事悬念听,看着画面听,听不出没关系,再听一遍,并不断鼓舞、表扬孩子长了一双会听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