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心得体会]我的于丹心得散文于丹,人称 学术超女 ,是继易中天之后又出现在《百家讲坛》中的一个学术明星。《百家讲坛》很好,人文学科的 学而优者 也算有个好集可以赶了。从根本上来说把《论语》诠释到雅俗共赏境界的,于丹不是第一人,《论语通译》、《论语今解》、《论语别裁》都可以。尤其是南怀瑾应该能够算得上她的老师,我敢断言,假如南怀瑾先于丹上过一把《百家讲坛》,那之后就没有于丹了。 于丹毕竟是成名了,于丹为什么能够成名呢?你也许会说她学问做得好,但是以鄙人之见,她在古代文学方面不见得会比我们学院的古代文学老师好。比方,于丹把《论语》当中的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理解为女人和小孩子,这显然是不妥的。我们来看一下她的学术背景,她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讨论方向播送电视媒介学,虽然她也有着古代文学硕士的学习经历,但是她受到传播学的影响更大。复旦大学李良荣主编的《新闻学概论》提到 受众是新闻媒介的积极参加者,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和风格定位,受众是财宝之源 。显然她比其他学者更能体会到受众的重要性。总体而言,于丹用《羊皮卷》、《智慧背囊》、《心灵鸡汤》等书里的小故事来诠释《论语》,使之通俗更符合群众的审美口味,严格来说只能算上是语言的艺术。而且电视这种传播手段给许多人省去了读书的 麻烦 。南怀瑾先生那么不同,他治学比拟严谨,他也会用故事来帮助理解,但这些故事也多半有它的历史根据。他更侧重于根源道理的解释,范围不够广,而且略带文言的表达口吻使得群众阅读起来略显困难。 酒香仍怕巷子深,大智慧的人照样会希望自己的观点能够广布四海,耶稣不例外、释迦牟尼不例外、孔子不例外,至于现在的很多学者,推销自己的观点就更重要了,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传播过程中,讹误常常与智慧同时被放大。假如我的观点错了,我们宿舍可能会跟着错,我在班里说,顶多错一个班级,这取决于我所能影响的范围的大小。而于丹假如错了,影响就会很深远了, 有一个学生司马牛,他的遗憾是什么?唉,我家只有我一个儿子我们家有哥儿仨,我们家有五兄弟,我们家有八个兄弟,号称八大金刚呢,为什么人家有那么多兄弟,为什么我就一个都没有呢,哪怕有一个也好啊,为什么呀,为什么呀,太郁闷了。 以上为于丹在〔心灵之道〕里提到的一个小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来阐述儒家所提倡的内在修行与同别人交往的道理。但是,于丹所述不实。这种说法难免过于牵强,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