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后随笔《人民币认识》教学反思及困惑教后随笔《人民币认识》教学反思及困惑《人民币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第五单元的知识,这一单元教学的重点是认识人民币,难点是人民币元、角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后之后,我觉得受到启发和收获颇多: 一、课前收集资料利于教学。 在教学“人民币〞前,我就告诉孩子们过几天我们将学习关于钱的知识,请他们回家准备相关的资料,并分类整理人民币样张〔真钱、假钱均可〕。当学生猎取了一定的资料后,课间就会有表现的欲望,可以在课堂上一展风采。信任孩子们通过各抒己见,相互借鉴,不仅可以调动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独立猎取知识的能力。课堂上,孩子们有了实践的经验,有的敏锐地发现问题,大胆的提出问题,有的问题是幼稚甚至荒谬的,但我想:这是他们积极探究精神和强烈求知欲望的表现,应该满腔热情加以扶持和鼓舞,因为其中可能蕴涵着孩子们制造性思维的火花。 二、课中动手操作培育能力。 根据学习知识的性质特点,这节课我设计了大量的操作活动。 〔1〕给人民币分类,不同的付款方式等,让学生通过找、认、摸、比、摆、画〔局部孩子的样张不齐全,就画一张〕,从感性到理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做数学〞,及时沟通,让操作与思维相结合,让操作成为培育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 〔2〕购物付款 创设一个购物付款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学习用品办一个文具商店,每个小组招聘一名售货员,其他组员充当顾客,开展购物→付款→找钱活动。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不断创设新情境,增加小面额购物,加深学生对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让学生掌握元、角之间的关系,并且真正体会1 元钱的币值,开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这一环节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学会简单计算和如何付钱的方法,并体会到付钱的方法有多种形式。同时,培育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保护人民币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将数学课与生活融合在一起,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学生学得自主、投入,效果自然不错。 三、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本节课我实现了预定的情感目标:在认识人民币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保护人民币的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用过人民币后要洗手的好习惯,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有了以上几个方面学习引导,一段时间以来,孩子们的零用钱不再是皱巴巴的了;星期一到校后,还有学生带来从亲戚家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