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 CAD/CAE/CAM 的应用及进展前景>>课题论证报告 经过反复思考之后,我还是选定了这个题目作为这次的自然辩证法论文题目,因为本科期间我学的就是模具设计制造专业,毕业设计也是用 CAD 绘图软件绘的零件图以及装配图,在加之现在硕士期间讨论方向也是 CAD/CAE/CAM 技术,所以这个方向了解的还算比较多,写起来也略微比较容易,也很符合论文要求。 背景和意义: 国外模具 CAD/CAM 技术的讨论始于上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已经研制出了模具 CAD/CAM 的专门系统,推出了面对中小型企业的 CAD/CAM 的商业软件,可应用于各种类 型的模具设计和制造。 1973 年,美国的 DIE COMP 公司率先研制成功 PDDC 连续模系统。1977 年,捷克斯洛伐 克金属加工工业讨论所研制成功 AKT 冲模 CAD 系统。1978 年,日本机械工程实验室建立 ME1 连续模设计系统。1979 年,日本旭光学工业公司讨论成功的冲空模和弯曲模 PENTAX 的 CAD 系统。1985 年,日本 NISSIN 精密机器公司采纳了冷冲模 CAD/CAM 系统。到 80 年代 末,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生产已有近 50%采纳了 CAD/CAM 技术。 近二十多年 来,随着计算机硬件的不断提升,工业发达国家的 CAD/CAM 技术不断创新、完善、逐步发 展,已经形成一个从讨论开发、生产制造到推广应用和销售服务的完整的高技术产业。 国外在上世纪 60 年代开始开发有限元进行软件,1976 年发行了第一套流动分析软件。利 用 CAE 技术可以在模具加工前,在计算机上对整个成型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减少甚至避开模 具返修报废、提高模具质量和降低成本等。目前国外的模具 CAE 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完全走 向有用化阶段,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国外著名的 CAE 软件有 NASTRAN、ADINA 、ANSYS、 ABAQUS、MARC、COSMOS 等。我国模具 CAD/CAM 技术开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与国外相比尚有一段距离,但目前 也趋于成熟,并在模具生产企业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我国进入了 CAD/CAM 技术迅猛进展的时期,各大院校和科研单位不仅自主研发适合国情、专业化极强的 CAD/CAM 有用系统,也引进国外先进 CAD/CAM,同时在国外的 CAD/CAM 系统之上进行 二次开发。如吉林大学依托一汽对汽车覆盖件 CAD/CAM 系统的讨论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华中科技大学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 AutoCAD 软件平台上开发出基于特征的级进模 CAD/C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