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试验区特色农业进展对策讨论毕节试验区特色农业进展对策讨论 【摘要】 毕节试验区具有独特的生态立体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的特别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具有宽阔的进展空间。文章结合毕节试验区实际,分析了毕节市特色农业进展的现状、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毕节试验区 特色农业 现状 对策 讨论 一、毕节试验区特色农业进展现状 近年来,毕节市根据“产业进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理念,积极创新机制,以农户为基础,以基地为依托,以企业为龙头,全面促进特色农业持续健康进展。 1、特色农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 全市蔬菜、经果林、茶叶、中药材基地分别进展到 352 万亩、209 万亩、77.2 万亩、45.53 万亩,特色烟草 81.01 万亩;优质马铃薯 512.5 万亩;特色杂粮 160 万亩;油菜 101.2 万亩。无性系扦插育苗 7500 亩;新增规模养殖场 1024 个,人工种草 103.78 万亩。全市 10 个产业示范带和 102 个特色产业示范园初步建成。特色农业在全市形成了规模效益,初步形成粮油、茶叶、马铃薯、辣椒、果蔬、畜禽等 6 个特色农产品加工体系,提升了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2、龙头企业进展迅速 全市地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数量达 200 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数达 2708 个,土地流转面积达 103.8 万亩涉及农户 36.3 万户。口创汇 836.5 万美元,带动农户增收 4.2 亿元。 3、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一是种植业内部结构,特色经济作物在近十余年中进展迅速,全市粮经作物种植比从 63∶37 调整为 55∶45,使种植业结构得以优化,农业比较效益逐步改善。二是农产品品质有所提高。农产品样品检测合格率达 99.85%,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 79 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63 个,有机农产品认证 20 个,通过地理标识产品认证 4个,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0 个,获“贵州省名牌产品”8 个,“贵州省著名商标”21 个,专利授权 8 个。纳雍县获“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美誉,大方县荣膺“中国豆制品之乡”、“中国皱椒之乡”,威宁县被誉为“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 4、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初具雏形 休闲农业在毕节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一批依托当地农业自然资源优势而创办的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和民俗村等逐步显现,在农业农村经济中的比重正在得到稳步提高。据不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