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的保持规划水土的保持规划 第一节 水土保持规划概述 一、水土保持规划的概念、作用和意义 (一)水土保持规划的概念 水土保持规划(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lanning)是为了防治水土流失,做好国土整治,合理开发利用并保护水土及生物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林、牧生产和经济进展,根据土壤侵蚀状况、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应用水土保持原理、生态学原理及经济规律,制定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的总体部署和实施安排。 根据规划的区域范围大小,可分为大面积总体规划和小面积实施规划两类。 大面积总体规划是指大、中流域或省、地、县级的规划,面积几千、几万到几十万平方公里。其主要任务是在水土流失综合调查基础上,根据水土保持区划原则划分出若干不同的水土流失类型区,根据国民经济进展的要求和各类型区的自然、社会及经济情况和优势,分别拟定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方向及模式,确定治理目标和主要水土保持措施及治理进度,作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科学预测。 小面积实施规划是指小流域或乡、村级的规划,面积几个到几十平方公里。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大面积总体规划提出的方向和要求,以及当地农村经济进展实际,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具体地确定农林牧生产用地的比例和位置,针对水土流失特点,因地制宜地配置各项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提出各项措施的技术要求,分析各项措施所需的劳工、物资和经费,在规划期内安排好治理进度,预测规划实施后的效益,提出保证规划实施的措施。 (二)水土保持规划的作用 水土保持规划是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的主要依据,也是农业生产区划和国土整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为了指导水土保持实践,使控制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工作根据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进行,避开盲目性,达到多快好省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我国一些山地丘陵区,广种薄收,单一农业经营十分普遍,这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造成水土流失和人民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通过合理的规划,可以明确生产进展方向,对原来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进行有计划的调整,改变单一的农业生产结构,恰当地安排农林牧业生产用地比例,变广种薄收、单一经营为少种高产多收的农林牧副综合进展,从而达到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目的。在许多地广人稀的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科学的水土保持规划,坚决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