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概述康熙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做出的努力,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民族观、战争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比较康熙时代的中国和西方,分析此后的中国之所以落后西方的原因,进而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康熙的主要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比较、归纳和诠释历史事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康熙的勤奋好学、文治武功中体会康熙积极进取的精神。 2、通过学习康熙为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所做的努力,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3、通过康熙时代的东西方历史情况的比较,培养学生用历史发展观来认识历史事件。教学重点:康熙在推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进程中的主要功绩教学难点 如何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对处于历史转折点上的康熙给予客观而辩证的历史评价。一、“少年天子”1、少年皇帝与太皇太后 1661 年顺治帝去世,其第三、年仅 8 岁的玄烨即位,年号康熙。康熙是在他祖母博尔吉特氏的照护和教养下长大的。他的祖母能谋善断,富有才识。顺治帝生前没有确立太子,康熙是由太皇太后博尔济 吉特氏做主继承皇位的。康熙早期的重大军国决策,大都是经他祖母指点而制定的。2、剪除权臣鏊拜的威胁 (1)玄烨幼年即位,政务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鏊拜四位辅政大臣主持。四人之中,鏊拜虽居末位却大权独揽。索尼病故后,鏊拜更是目空一切,俨然以首席辅政大臣自居。 (2)康熙亲政后,依然想独揽朝政的鏊拜,严重地威胁了皇帝的权威。鏊拜不仅在朝廷中布满了同党,在八旗军中的势力也不容小觑。因此,康熙亲政以后,表面上对鏊拜优礼有加,先封他一等公,第二年又加官太师。与此同时,康熙召集一批年轻的侍卫练习摔跤,为除掉鏊拜悄悄做准备。康熙八年,一举剪除鏊拜集团。在这场重大斗争中,16 岁的康熙所表现出的机智、勇敢和果断,足以令人称道,也预示着这位少年天子日后必将创造不俗的业绩。二、平定三藩1、何谓三藩 三藩是指清朝开国时所封的三个藩王;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吴三桂原为明朝山海关总兵,后引清军入关,镇压李自农民军,被封为平西王。尚可喜和耿精忠也都是清军入关前降清的名将。吴三桂镇守云南、贵州、尚可喜镇守广东,耿精忠镇守福建。他们拥有重兵,把持当地军政,不断扩充军力。其中,吴三桂所占地盘最大,兵力最众,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