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第 3 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素 材 西汉初期统治者接受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 ,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随着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实现思想上的统一成为迫切的要求;这一过程是如何实现的?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约 70 年的时间里,黄老思想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黄老之学是指道家学说中的两派。 “黄”是指黄帝的学说,在当时的传说中,黄帝善于养生并最终得道成仙。“老”是指老子的学说。黄老之学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治身(养生),一个是治国。黄老之学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黄老政治的实施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此后,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萧规曹随 曾参接替萧何为相后,完全按照萧何所定的规章行事.不做任何改变修正。凡有人向他提建议,他就请那人喝酒,直到那人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开口才罢。曹参这种态度引起惠帝的不满。曹参知道后,对惠帝说:你的才能,比你父亲如何,惠帝说:不如。曹参又问:我的才能,比萧何如何,惠帝说:似乎也不如。曹参说:这就对了:他们两位定下的规章,我们这些不如他们的人,岂可擅作主张,随意变更。惠帝只好支持他的做法。曹参这样做,是坚持清静无为,不扰民生事,继续维持汉初制定的休养生息政策。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一整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景帝时,黄老学派与儒家学派发生了一场大争论。儒生辕固生公然把《老子》一书说成是“家人言”,指斥老子为异端。崇信黄老的窦太后勃然大怒,命令辕固生去和野猪搏斗。幸赖景帝调解,辕固生才免于丧命。直到窦太后死,汉武帝以田纷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双方斗争终以儒家获胜而结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董仲舒(前 179 一前 104),广川(今河北景县西南)人,武帝时,举贤良对策,他上“天人三策”。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