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材料一 这个提纲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用资产阶级世界观来看待当前学术批判的形势和性质 ,根本颠倒了敌我关系。我国正面临着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高潮。这个高潮有力地冲击着资产阶级和封建残余还保存的一切腐朽的思想阵地和文化阵地。这个提纲,不是鼓舞全党放手发动广大的工农兵群众和无产阶级的文化战士继续冲锋前进,而是力图把这个运动拉向右转。这个提纲用混乱的、自相矛盾的、虚伪的词句,模糊了当前文化思想战线上的尖锐的阶级斗争,特别是模糊了这场大斗争的目的是对吴晗及其他一大批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中央和中央各机关,各省、市、自治区,都有这样一批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批判。这个提纲不提毛主席一再指出的吴晗《海瑞罢官》的要害是罢官问题,掩盖这场斗争的严重的政治性质。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1966 年 5 月 16 日) 材料二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也是文化大革命的首要问题。 党的领导要善于发现左派,发展和壮大左派队伍,坚决依靠革命的左派。这样,才能够在运动中,彻底孤立最反动的右派,争取中间派,团结大多数;经过运动,最后达到团结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干部,团结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群众。 集中力量打击一小撮极端反动的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充分地揭露和批判他们的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罪行,把他们最大限度地孤立起来。 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1966 年 8 月 8 日) 【解读】1966 年 5 月 16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五一六通知》)。《通知》宣布撤销《二月提纲》和“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及其办事机构,提出重新设立“文化革命小组”。《通知》罗列了《二月提纲》的所谓十大罪状,严厉批驳了其中提出的有破有立、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等正确观点,要求实行无产阶级在上层建筑包括各个文化领域的专政。《通知》为“文化大革命”确定了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左”倾错误的纲领。它的通过和贯彻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随之,1966 年 8 月 1 日至 12 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于北京召开。出席全会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