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 27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素 材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在原子能、火箭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改革开放以来,杂交水稻、计算机和航天等高新技术迅速发展,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两弹一星 20 世纪中期,高新科学技术成果往往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到它的国际地位。 新中国建立之初,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和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总统都曾威胁要使用原子弹。1954 年,毛泽东主席询问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能否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赫鲁晓夫傲慢地回答: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就是把中国所有的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我们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它。 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中共中央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在一些尖端科学技术上取得突破的战略决策。1964 年 1O 月 16 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中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1967 年 6 月 17 日,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在汲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凭借科学有效的管理协调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中国在核武器研制领域,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 1964 年 6 月,中国发射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1966 年 10 月 27 日,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核弹头远距离精确命中目标,成功爆炸,中国从此拥有导弹和原子弹“两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1970 年 4 月 24 日,“长征-1”号航天运载火箭顺利地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人太空轨道。1975 年 11 月 26 日,中国又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三天后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东方魔稻” 袁 隆 平 是 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技术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他突破“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经典遗传理论禁区,大大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1973 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 2 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稻”。自 70 年代中期至 2001 年,中国已累计种植杂交水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