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总复习课堂笔记——中国古代史第一章 先秦*阶段特征及其具体表现(《导与练》第一轮 P2)考点一 夏商周的更替和制度 知识点:此考点近年命题不多,因此对大多知识点略作了解就行,重点掌握夏朝建立的历史意义、盘庚迁都的影响、武王伐纣的性质和西周的分封制、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一、夏朝 ( 公元前 2070 — 公元前 1600 年 ) 1.建立其意义:禹建夏朝(阳城),启继承禹王位,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标志中国进入奴隶社会 2.国家机构初具规模:武装、官职、监狱、刑法 3.暴政而亡:夏桀暴虐,商汤灭夏 P4二、商朝 ( 约公元前 1600 年至公元前 1046 年 ) 1.盘庚迁都:商朝中期,盘庚迁都到殷,从此稳定,商朝又称殷朝 2.神权统治:人祭和人殉 (P5)3.武王伐纣:(1)重要战役:公元前 1046 年的牧野之战;(2)性质:奴隶主贵族领导的推翻奴隶主暴君的战争三、西周(前 1046- 前 771 年) 1.井田制(性质、义务) 2.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巩固政权,维护统一;(2)内容:①周王将土地和人民授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后裔,建立诸候国,拱卫王室;② 诸候要服从周王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3)作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4)瓦解:西周后期随着王室的衰微,出现了诸候争霸的局面,分封制瓦解3.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1)国人暴动(前 841 年)P5; (2)幽王亡国,犬戎灭周(前 771 年)P5考点二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前 770-前 221 年)知识点:诸候争霸和兼并战争、民族融合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 770- 前 476 年) & 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开始时期(前 475- 前 221 年) 一、诸候争霸和兼并战争 (一) 春秋争霸(原因、目的、主要事件、影响):1.目的:取得更多的土地和人民,支配其他诸候国2.齐桓公争霸(公元前 7 世纪前中期):(1)基础:通过管仲改革,成为东方强国;(2)过程:用“尊王攘夷”旗号,联合黄河中游诸国,北御夷狄,南制楚蛮,成为霸主;(3)标志:公元前 7 世纪中期,齐桓公在葵丘会盟,周王室承认其中原霸主地位.3.晋楚争霸(城濮之战、楚王问鼎)4.吴越争霸:两国先后在南方称霸,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是春秋后期霸主(卧薪尝胆)5.影响:(1)消极:春秋无义战;(2)积极:有利于区域统一,加速分封制的崩溃,促进了民族融合(二)战国兼并战争(前 475-前 221): 1.三家分晋:韩、赵、魏 P13 2.田氏代齐 P13 3.战国七雄:图 P134.兼并战争不断: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