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基础知识:1825 年资本主义发生的第一次经济危机、欧洲三大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2)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3)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回顾工业革命所产生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本的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历史资料的方法;(3)引导学生分析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历史实践性质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体会任何思想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尤其是通过比较空想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学习马、恩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深入认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学习巴黎公社的措施,判断其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2)学习马、恩青年时期的生活、学习和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习两位革命导师的伟大友谊及合作精神,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学习巴黎公社英雄先烈的事迹,树立不怕艰难、勇于斗争的优良品格。【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③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难点:《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及意义【学习方法】课前自主学习法、参与法、课堂交流探讨法、练习法【教学方法】情景讨论式、谈话式教学;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练习讲解法。【课前准备】1.课前教师设计好问题,准备好相关材料,并制成课件。 2.课前布置学生自主探究,知能整合。【教学用具】教科书、多媒体、自主探究,知能整合资料、经典试题【教学用时】1 课时【教学过程】 课前探究: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本和查找相关资料,尽量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学案进行自主探究、知能整合。课中教学:导新:【现象质疑】1999 年,先是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千年第一思想家”这一命题进行了校内的征询、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被习惯公认第一的爱恩斯坦却屈居第二。随后,英国 BBC 广播公司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1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恩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