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辞气远鄙倍 ㈠ 教学导航: ⒈ 认识孔子所说的“雅言”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⒉ 认识交际语言讲究技巧的重要意义。 ⒊ 积累一些文言诗词。 ㈡ 导入:语言作为人类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心灵的外观。“言语”是孔门四科之一,对语言的的重视是孔子尚文思想中包含的一个重要方面。他认为支配人的语言的应该是深厚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境界。 ㈢ 解题:出辞气,斯远鄙倍矣:讲究言辞语调,就会远离粗俗与乖戾。 【8.4】 基础知识归纳: ① 贵:重视 ② 动:整肃 ③ 容貌:仪容举止 ④ 颜色: 相貌<古义> 色彩< 今义> ⑤ 鄙倍:粗野乖张。鄙。粗野,鄙陋。倍,通“背”,乖戾。 ⑥ 笾豆之事:礼仪的细微末节。 ⑦ 有司:掌管祭祀礼仪事务的官吏。 章节解析: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有引出话题的作用。君子在道德上应该重视的三个方面:一是“动容貌。斯远暴慢矣”,强调了礼对举动容貌方面的指导作用;二是“正颜色,斯远信矣”,强调了礼对外在表情和内在感情方面的指导作用;三是:出辞气,斯远鄙倍矣”,强调了礼对语言语气方面的指导作用。礼养于中则行于外。打好礼的思想基础,言谈举止就会合于礼。这是修身之要,为政之本。对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合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15.8】 章节解析:可与言,就是可以与他谈论学问道德,遇到可以与言学问道德的人,而不与他谈论,便不能在德学上与他互相切磋,当面错过一个可以交谈的人,这叫做失人。 反过来说,遇到不可与言的人,而与他交谈,无论言学问,言道德,都是浪费言语,这叫做失言。 知者,就是智者。失人,失言,都是不智。智者有知人之明,既不失人,也不失言。 举例说明: 历史上范睢见秦昭王的故事。 秦昭王向他请教一次,两次,他都不说话,使推举他的人很难堪。范睢说我提出来的计划,贡献出来,可以使秦国马上富强,国际间称霸,可是秦昭王心不在焉,没有专心一意来听我的计划,所以不能讲。推举的人后来再向秦王报告。因此第三次见面,秦昭王推掉了一切公事,摒退了左右的人,单独和范睢见面,很客气的求教。范睢一篇话就把秦昭王说动了,立即发表他当首相。在战国的时候,这一类的事情很多,这就说明了“说难” 从人生经验中知道,朋友之间这样,乃至在家庭中父母、夫妻之间也是这样,正在对方不如意的时候,去提出问题来谈,当然倒楣,这是时机不对。我们看到许多年轻朋友,做人家的干部,在长官那里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