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暴发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以黄疸和贫血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又称为猪赤兽体病。该病一般呈隐性感染,多在有应激因素刺激时发病。患猪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四肢乏力、贫血性黄疸、结膜苍白或黄染、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等症状。病原体主要分布于血液红细胞边缘或血浆中。呈球形、卵圆形、逗点形或杆状等多种形态,常单个、多个甚至 10 多个寄生于红细胞中央或边缘。用悬滴标本高倍镜下观察,可见到红细胞边缘有数量不等、运动的附纤细胞体,血浆中的附红细胞体灵活自如,左右、上下不停地运动。在干燥的血推片上高倍镜下观察,红细胞边缘因受附红细胞体的作用呈星芒状;将血推片用甲醇固定后,经姬姆萨染色,油镜下观察,可在红细胞上及血浆内看到被染成淡紫色、呈圆形、大小不等的附红细胞体。病原对宿主的特异性强,对外界抵抗弱,在自然状态下无法生存,对化学药品及干燥抵抗能力弱,对低温的抵抗力较强,常用的消毒药均能将其杀死。将含有附红细胞体的血液在 4℃的环境中放置 1个月、~20℃的环境中放置 291 天,此病原体仍有一定的运动力,冻干保存可存活765 天。此病主要发生在温暖季节,如夏季和初秋季节发病较多,冬季较少。其传播途径为:①由血液污染的针头、手术器械等传播。②吸血昆虫如蜱、虱、疥螨、蚊子等传播。③母猪通过胎盘垂直传染给仔猪。④配种公母猪互相传播。从病原特性和流行病学来看,该病的危害似乎不大,但近几年国内外的发病率呈升高的趋势,有的猪场发病率高达 50%~100%,给养猪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这与集约化程度日益增高有着密切的关系。1 猪场情况及发病情况1.1 猪场情况该猪场地处小山丘,面对东南,远离居民区,四周为果树种植园,周围 1500m内无任何养殖场和工厂,水源来自附近的山泉,污染少,地理条件较为优越。1.2 发病情况猪场存栏数 6000 头左右,属自繁自养的猪场。此次发病的主要是保育栏仔猪,患病仔猪表现为高温、食欲下降,后转为拉稀,曾用氟哌酸、庆大霉素和丁胺卡那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且病情越来越严重,发病猪越来越多。2 临床表现2.1 体温升高由于炎性反应,病猪的体温升高达 40~42℃,而且高热稽留不退,食欲减退。病初使用抗生素后症状减轻,食欲有所恢复,一旦停药马上又复发。2.2 由于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渗出而导致:① 水肿。眼睑和前肢水肿,个别后肢不能站立。假如此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