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猪高热综合症”的新密码2025 年 5 月底开始,我国多个省份发生了传播迅速、死亡率高、治愈率低的猪无名高热综合症。大部分发病猪场患猪发病率在 50%以上,死亡率高达 50%-90%,其中主要以中大猪为主。该病临床上较难控制,治疗效果不理想,给猪场和养猪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恐慌,一些猪场因此而倒闭,使养猪行业受到重创。目前关于该疫情病因仍是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两大类六种学说。第一是疾病类:分别为猪瘟学说、流感学说、蓝耳病学说、新病原学说;第二是非疾病类:包括霉菌毒素学说以及气候异常学说。专业人士认为该疫情病原较复杂:与猪瘟病毒、圆环病毒、蓝耳病毒、伪狂犬病毒、附红细胞体、弓形体、链球菌、支原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巴氏杆菌等病原关系最为密切,至少是其中 3 种以上病原混合感染。也有的认为,该病的根源以弓形体、附红体等为病原,并发感染其他病毒性疾病的综合性疾病。总之,该疫情不是单一疾病感染,而是多病原共同作用的结果,混合感染是疾病的主体。虽然疾病学说目前遇到很大的挑战,但是业内的专业人事似乎大多认可下述说法:不明外因降低了猪只的免疫力,一些条件致病的病原体乘虚而入造成发病,引起了继发感染,加重病情。笔者关注该疫情已近一年,多次与业界同仁沟通,下面结合猪高热综合症的流行特点以及目前饲料原料的变化趋势对引起猪高热综合症的病因进行综合分析,希望对该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一、本次猪高热综合症比较独特随着对病例的深化调查分析,我们发现本次猪高热综合症有如下特点和相关事实:1,病例中病原学及血清学诊断蓝耳病阳性率占 67%,伪狂犬阳性率占 54%。因受蓝耳病、伪狂犬等免疫抑制病的影响,发病猪群中猪瘟抗体参差不齐,个别病猪群抗体为零。2,发病猪群,对季节气候变化比较敏感。多发生在高湿高热的夏季(五月到十月份)。3,首先发生在南方后向北方蔓延:江西,山东和河南,东北。4,发病猪群大多为散养户以及中小规模猪场,而大规模现代化猪场情况要好得多。5,发病猪群虽不分品种,但却有明显的日龄差异:仔猪发病率偏低,断奶前后的猪及育肥猪发病率普遍较高。6,2025 年我国的玉米发霉程度较往年严重,其中黄淮地区为玉米霉变的重灾区,尤其以河南最为严重,比例在30-90%。7,使用对原料,特别是玉米进行严格品控的饲料厂家饲料的养猪户,猪的发病率非常低(〈5%)。8,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可以显著降低猪高热综合症的发生,在疫区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