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职院校“双师素养”老师培育的模式设计陕西高职院校“双师素养”老师培育的模式设计 摘 要: 本文通过六方面构建新“双师素养”老师培育的模式:分类管理“双师素养”老师培育;分析培育“双师素养”老师的时间周期;核算“双师素养”老师的培育费用;构建“双师素养”老师培育的模式;对“双师素养”老师继续教育;建设专兼结合、结构优化的高职师资队伍。 关键词: “双师素养”老师; 培育现状; 模式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25)04-0087-02 一、国外职业教育“双师”培育经验借鉴 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经历了若干年的改革与进展,在职业老师的培育上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德国的职业老师培育状况。德国的职业教育较为发达,实行职业教育的时间较早,经验和改造使该国的职业教育的体制已经较为完善。德国的职业教育在政府的支持下,得到了公众的认可,德国的企业和职业院校联合办学的双轨制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其在“双师”培育方面的体制构成也有独到之处。德国职业老师的培育有三种形式: 1.常规过程。即在大学完成基本教育,在这期间需要选修职业教育和辅修专业,完成大学学业时需要参加职业学校的老师资格考试,合格后进入教育学院学习,主要学习的是教学理论。完成后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合格后才能获得职业老师资格。 2.间接过程。一些学生可以在高职毕业后先工作一段时间,然后进入到大学进行学习,主要进修教育理论课程,参加常规的资格考试,进入职业教育学院。 3.直接过程。学生进入到综合大学,毕业后进入职业院校从事老师工作,但是在工作期间必须根据规定参加继续教育,而德国以法律的形式法律规范了继续教育的激励措施、操作办法、进修内容等,继续教育的制度较为完善。 (二)日本职业老师培育模式。在日本要成为职业学校的老师,需要先行获得职业教育的资格认证,具备从事教育的基本资格;然后需要参加严格的考试,才能获得职教的资格。日本老师的录用考试是每年一次,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 进入教学岗位后,还要进行相应的进修。日本对相关的进修有着严格的规定,为了保证每位老师都可以获得进修机会,日本规定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和校长直接对老师的进修统筹安排。在职老师的进修内容丰富多样,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进修内容也不断扩展和变化,这种灵活的进修制度有利于职业教育老师提高自身的素养和技能。 (三)澳大利亚的“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