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的讨论报告课题类别: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一般资助课题课题主持人:曲利红主要讨论人员:曲利红,王泽宇,刘楷正课题单位: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郑州电子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批准,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的讨论,被批准为郑州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2025 年一般资助课题。课题主持人为曲利红,主要成员为曲利红,王泽宇,刘楷正。自课题立项以来,在学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学院科研处的严格要求下,课题讨论基本按原计划要求按时完成。现将课题讨论工作的主要情况与讨论结果报告如下一、问题的提出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中,计算机作为科技进步的产物,其应用已普及到各行各业。五十年计算机进展的历史,可以用“迅猛”两个字来概括,计算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可以用“无可估量”四个字来概括。作为职业和岗位的要求,计算机已经和外语一样成为谋职的基本技能。国家教育部将计算机基础教育先后列入各级各类学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教育部作出教育信息化的进展规划,从 2001 年开始,用 5 年到 10 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2001 年年底前,全国的普通高中和大中城市的初中都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25 年前争取 90%的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同时,全面启动中小学“校校通”工程,5 年到 10 年内使全国 90%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5 年内东部地区县以上、中西部地区中等城市以上的中小学校都能够上网。进入 21 世纪,当我们重新审视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时,不能不看到我们面临的情况又发生了许多变化:1.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进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字化校园、数字化图书馆等已向我们走来。再加上我们是郑州电子信息学院,更体现出信息化的重要。2.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有增无减,计算机和外语水平成为衡量高职学生业务素养与能力的突出标志,社会的信息化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开始步入正轨。教育部已经制订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规划和教学大纲,在 21 世纪的前 10 年内,要逐步普及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因此,高职院校新生计算机知识的起点将会有显著提高。4.计算机技术更多地融入到其他学科和专业课的教学中。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很多专业课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各专业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有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要求。计算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