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再大,也要回家世界再大,也要回家 汪一冬是闽南人,矮个,精瘦,是我的大学室友。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同宿舍只一年,但其间发生的故事却令我今生难忘。 此君酷爱诗歌,还未从建筑学院转到中文系之前,他就有“诗人”美誉。坊间流传,他转系是因过度热爱诗歌,导致多门专业科目考试亮红灯,不得已而为之。当时中文系常有在其他学院混不下去而转来的纨绔子弟,我自然觉得“诗人”也该是这一类吧。不过,后来接触到的一个事实改变了我的偏见。 在那个大部分人尚未找到阅读兴趣,也没有多少碎银买书,甚至从图书馆借书都要等到罚钱时才匆忙翻两页的学生时代,“诗人”却真真正正地拥有上百本图书,这些书占据了他的半个床铺,他瘦小的身躯就这样镶嵌在其间。从《左传》、《儒林外史》、《菜根谭》到《神曲》、《忏悔录》、《爱弥儿》等,这些只在文学史教科书上看过的图书,他居然全都购买了。光是这阵势,就令我难忘。 当然令我难忘的并不是巨量的书本,而是他在生活、情感方面超乎常人的“低智商”。 有一次我陪他去电脑城买笔记本,经过一番询问对比之后,售货员说:“这款产品性价比很高,非常适合你。”注意,亮点来了,此时他居然问——“什么是性价比”。听到这句话时,差点没让我昏死过去。在我们看来很常识的东西,在他的眼中居然成了外星词汇。 大学时,男生宿舍流行看岛国爱情动作片,“诗人”看到之后也表示很感兴趣。用劲问这些东西从哪里来,为了验证其是否有常识,也为了戏弄他,我们说“网吧里面很多,你只要跟前台说一下,带个 U 盘去,他们会拷给你”。第二天,他一脸严肃地质问我,“网吧服务员说,根本没有,为什么要骗我?”听罢,众人笑成一团。一个事实是,宿舍内和班内的绝大多数人都无法和“诗人”沟通,他也就几乎没有朋友。 不过“诗人”的生活倒也过得丰富。临近毕业时,他真的出了一本诗集。校园的主干道上还挂出了新书宣传海报,在校园书店、邮局和报刊亭的显要位置都可以买到该书,他甚至还送我一本签名本。从他的眼中,我第一次感受到满溢的自信和小幸福。相对于在烟火世界遭遇的冷嘲热讽,至少在诗歌的世界里,汪冬是丰沛的、欢乐的,因为他有心灵家园。 心灵家园或许太奢侈,现实是很多人春节也回不了家,他们的路被一个叫“12306”的网站阻隔着。打破这个阻隔的人叫倪超,一个 26 岁的宁波网络工程师。2025 年春节购票高峰前后,倪超集合了多个网络插件的功能,成功编写了一个在一年后搅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