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低价中标”危害的思考——国内评标体制亟需改革低价中标或合理低价中标是我国目前评标普遍采纳的原则,假如突然有一天开标的时候最高价的投标单位中标了,那么下面一定会骂声一片,大家一定会怀疑评标结果有问题。在施工领域低价中标这一形态已深深的植入了广阔施工预算人员及企业领导的脑海中,可以说低价中标或合理低价中标的原则是没有错的,经虽然是好经,但“和尚”的嘴基本上都是歪的。目前建设单位制作标底大部分是依据当地的预算定额,定额这个奇妙的东西不但没有随着清单的出现而灭亡,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清单套定额的形式,但定额的劣根性并没有改变,定额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他的最大也是最要命的缺点就是不与时俱进,按定额套出的价格整体偏低,那么专家们就是用这个计划经济的定额在短短的几小时来衡量市场经济的厚厚的投标报价书,那么即使问题这么突出这么明显为什么不调整呢?答案是施工企业的问题对建设单位来说是利好,而建设单位又刚好站在合同的强势一方,那么施工单位的兄弟姐妹们不好意思了,我知道你们都很辛苦,我在精神上也是很同情你们的,但还是按先目前的定额来执行吧。有的人有可能已经忍不住要问了:施工单位活该,明知道单价低还做,算你自己贱,你不做不就完事了吗?假如是外行的朋友我会原谅你的,因为你永远不懂我伤悲,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假如你这个嫌低不做,那个嫌低不做,你做什么呢?企业几百号人吃什么呢!建筑企业亏损的源头就在于标底单价过低,导致合同价远低于施工成本价。古时候有句成语叫做“饮鸩止渴”,当我看到这个成语时我脑海中仿佛能出现出这样的一个场景,一片茫茫的大沙漠上,一个渴的即将虚脱的人,他身上的水壶里已经没有一滴水了,他旁边却放着一张八仙桌,上面放了一瓶精装的“鸩酒”,他知道自己喝下去之后可能会临时的解渴,但最终他会死在他喝下去的“鸩酒”上,于是乎他犹豫良久后还是喝了下去。现实的建筑市场上情况应该比这个更要凄美,他的场景应该是七八个即将虚脱的人在争着喝一瓶“鸩酒”,那么“鸩酒”在建筑行业上的危害具体的体现在哪些方面呢?1、首先,他直接危害了施工总承包企业(国企居多),由于建筑市场的恶性竞争,大家互相压价,在明知道亏损的情况下仍去接工程,而由于合同价低于成本价,不论你实行任何管理措施都不能弥补投标报价阶段的损失,造成的施工企业负债越来越高,有的施工企业是没有能力来偿还这部分债务的,那么这部分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