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森林资源进展和保护的空间拓展森林资源进展和保护的空间 最新公布的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资源进入了数量增长、质量提升的稳步进展时期。但同时我国仍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 实现森林资源的“双增”面临着哪些挑战?如何进一步拓展森林资源进展和保护空间?如何守住林地红线?就这些热点话题,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在 2 月 25 日进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进行了详细解读。 森林资源持续增长面临四大挑战 清查结果表明:我国森林总量持续增长、森林质量不断提高、人工林快速进展。 “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林业进展和生态建设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实施的一系列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赵树丛说,然而,我国森林覆盖率还远低于全球 31%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 赵树丛指出,森林资源持续增长面临着四大挑战: 一是森林面积增速开始放缓。清查结果显示,现有宜林地三分之二分布在西北、西南地区,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见效也越来越慢。 二是严守林业生态红线的压力日益加大。近 5 年间,各类建设违法违规占用林地面积年均超过 200 万亩。局部地区毁林开垦问题依旧突出。 三是我国林地生产力低,每公顷蓄积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9%。 四是森林有效供给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的矛盾依旧突出。我国木材对外依存度接近 50%。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脆弱,生态产品短缺的问题也很突出。 2025 年我国森林资源水平将会上一个新台阶 赵树丛表示,要持续实现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的“双增”,则要进一步抓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如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长江、黄河、珠江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绿化工程等,用大工程带动造林绿化的大进展。 “现在我国的可造林面积、可造林地大多是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大多是质量比较差的林地。”赵树丛说,须加大科技攻关,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要适地适树进行造林绿化,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造则造、宜封则封,造林要适合当地的生态需求和自然生长规律。 在谈到如何进一步调动全社会造林的积极性时,赵树丛表示,要进一步深化林业改革,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动广阔农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对所有的造林主体一视同仁,调动社会力量参加造林绿化;改革义务植树工作机制,使更多的人履行植树义务,提高义务植树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