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工程项目概况1、建设单位:2、工程名称:3、工程建设地点:。4、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xx区北环高速公路以北,xx客运站北侧,呈东南-西北走向,西北面与xx路连接,东南面与xx公路连接,部分与现有的元岗路并行或重叠,与xx公路、xx路通过立交形式相连接,设计道路宽度为24m~52.95m,双向6车道。项目设计起点预留xx路立交匝道用地,xx路立交属于xx路(北环-金盘岭隧道)改造工程,现已完成初步设计阶段,道路工程设计止点设跨线桥上跨xx公路,与xx快速路连接。工程内容包括:1)新建城市次干路Ⅰ级道路全长1973米,规划宽度为40米,双向6车道,局部道路加宽至52.95m。2)在K1+478处至K1+973建互通式立交(沙汕路立交),连接xx快速路、xx路、长兴路。另有两座跨涌桥。3)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等附属工程施工监理。5. 工程水文和地质条件:5.1 地下水类型场区地下水类型主要有上层滞水、孔隙潜水、承压水和基岩孔隙裂隙承压水。1)上层滞水:赋存于结构疏松的人工填土层中,含水量一般不大,其动态变化受季节控制。2)孔隙潜水: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河流相冲洪积层(Q4al)细砂层中,该砂层直接位于人工填土层之下,所赋存的地下水为潜水。3)承压水:赋存于第四系上更新统河流相冲洪积层(Q3al)细砂层及中、粗砂层中。以上砂层位于相对隔水的粉质粘土层之下,具承压性。由于以上砂层分布广泛,厚度较大,因此含水丰富。4)基岩孔隙裂隙承压水:基岩强~微风化带孔隙裂隙发育,含孔隙裂隙承压水,但含水量一般不大。根据钻孔终孔24小时后观测,道路场区内地下水混合稳定水位埋深为0.50~3.50m,桥梁场区内为0.00~6.45m。5.2地层岩性场区内主要出露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全新统河流相冲积层(Q4al)、上更新统河流相冲积层(Q3al)、残积层(Qel)及燕山晚期第二阶段—花岗岩。现根据岩土层的成因类型及岩性由上而下可划分为: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①1杂填土:呈层状分布。杂色、褐黄色,松散,局部稍压实,主要由粘性土、砂土、碎石屑及少量建筑垃圾等组成,该层直接出露于地表,其中道路部分层厚0.9~3.3m,平均1.80 m,桥梁部分层厚0.9~7.05m,平均2.99 m。①2素填土:呈层状连续分布。杂色、褐黄色,松散,局部稍压实,主要由粘性土、砂土、碎石屑等组成。其中道路部分层顶埋深0.00~2.90 m,层厚1.00~6.00m,平均2.78 m,桥梁部分层顶埋深0.00~1.40 m,层厚0.50~6.00m,平均2.32 m。①3耕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