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标准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的方法与要求。1.2 适用范围本标准主要适用于水利、水电、矿业、农业、林业、牧业、交通运输、旅游等行业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海洋及海岸带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建设项目和区域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生态影响评价。2 引用标准GB 3838-8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HJ/T 2.1-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T 2.2-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 2.3-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4-9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3 术语3.1 生物量:又称“现存量”。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生物体的重量。3.2 生态因子:生物或生态系统的周围环境因素。3.3 生物群落:在一定区域或一定生境中各个生物种群相互松散结合的一种结构单元。3.4 景观:一个空间异质性的区域,由相互作用的拼块(Patch)或生态系统组成,以相似的形式重复出现。3.5 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都称为自然资源,如土壤、水、草场、森林、野生动植物、矿物,阳光、空气等。3.6 区域环境:包括人工环境在内的占有一定地域空间的自然环境。3.7 自然环境:环绕着人群的空间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的总体。3.8 社会环境: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了的自然物质,制造的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的物质文化所形成的环境体系。3.9 异质性(Heterogeneity):是指在一个区域里(景观或生态系统)对一种、或者更高级的生物组织的存在起决定作用的资源(或某种性状)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或强度)。3.10 相对同质:本导则所称相对同质是指自然等级体系中低于景观的等级系统(主要指生态系统)具有的不同于景观的基本特征,即它是由具有相似特征的组分或元素组成的系统这些组分和元素即表现相对同质。3.11 生态制图:将生态学的讨论结果用图的方式表达。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nature resource developmentHJ/T 19-19973.12 生态影响评价:通过定量揭示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经济进展作用的分析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