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检测(十三)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东汉崔寔的《政论》记载:“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犁,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材料中描述的农具是()解析:选A从“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犁,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可知描述的农具是兼具开沟和播种功能的耧车,故A项正确;B项曲辕犁发明于隋唐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C项是隋唐水利灌溉工具筒车,故C项错误;D项是东汉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故D项错误。2、(2019·盐城月考)晚唐诗人陆龟蒙在《耒耜经》中记载:“耒耜,农书之言也,民之习,通谓之犁。冶金而为之者曰犁镵,曰犁壁;斫木而为之者曰犁底,曰压镵,曰策额,曰犁箭,曰犁辕,曰犁梢,曰犁评,曰犁建,曰犁槃。”文中记载的生产工具()A、属于二牛三人耦犁农具B、可以自由调节犁耕深浅C、魏晋时推广到江东地区D、将开沟与播种紧密结合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此工具是曲辕犁,此工具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深浅,故选B项;曲辕犁只需一人一牛,隋唐时期,出现在江东地区,故A、C两项错误;D项描述的是耧车。3、在原始社会末期黄河中下游一带的仰韶文化遗存中,有“大量的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等纺织工具……同时,各地都发现有许多的骨针,直径和针眼都很细小”。据此可知当时()A、纺织技术日臻完善B、生产工具来源多样C、陶器制造十分发达D、手工行业分工细致解析:选B材料中体现的是原始社会的生产工具,“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等纺织工具说明来源比较丰富,故B项正确。4、我国古时以“春为岁首”,立春是开年元日。这一天,皇帝和皇后要携领京城文武百官举行“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各地州郡也要举办各种春祭庙会活动,传达朝廷旨谕,传播农桑新法。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古代社会以农为本B、政府注重精耕细作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D、各地民俗趋向一致解析:选A材料中“‘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是用至高无上的皇权来“传播农桑”,故A项正确。5、(2019·苏锡常镇四市二模)《旧唐书》记载,唐朝初年,中原地区“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这说明当时()A、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江南B、北方地区仍没有得到有效开发C、北方农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D、北方农业落后是由于人烟稀少解析:选C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是在南宋时期,故A项错误;北方地区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得到有效开发,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可以看出由于战乱,北民南迁导致北方的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故C项正确,D项错误。6、(2019·南京调研)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诗经》:“千耦其耘。”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材料反映了()A、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C、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D、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解析:选C“协田”“千耦其耘”反映的是集体耕作的一种耕作形式,而“男耕女织”反映的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方式,故选C项。7、(2019·苏北四市期中)下表为据《汉书·食货志》简编而成的《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该表信息主要反映出西汉()家庭人项目数量(单位:钱)口5人收入粮食8500支出赋役2989日常开支7950A、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B、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C、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D、小农经济的根基脆弱解析:选D表格中的支出总额超过了收入,说明了小农经济之下,农民的生活比较困顿,从根本上说明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故D项正确。8、(2019·如东检测)古代冶炼时,在地面上挖出缶状炉缸,内层涂以耐火泥,上置顶盖,将生铁料烧成熔融或半熔融状态,鼓风吹炼并加搅拌,使成为熟铁,这一技术始于()A、西周B、两汉C、南北朝D、明朝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炒钢技术,始于两汉时期,B项正确。9、(2019·南师大附中月考)隋唐时期,造纸、冶铜、制棉等行业出现了行会,并有公推的长老,对内掌管行务,对外负责处理与其他行业及官府之间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