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8页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产业与市场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指数研究院2009年10月第2页共8页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8页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建筑以及各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的进步,更主要的是在创造一种代表着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新的建筑文化。“地标”是指在建筑设计、历史意义、文化内涵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而容易识别的建筑体,具有视觉价值和象征价值的双重作用,在体现高度、规模、形态、色调等外部视觉形态的同时,还具备各个历史阶段的功能特征,成为了城市经济文明和建筑文明的象征。近年来中国建筑水平持续提高,城市中不断涌现出具有城市人文特征和时代气息的新地标建筑,它们在充分展现建筑高度、建筑规模、新材料、新技术的同时,更加彰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成为代表城市形象的新“名片”。2009年,为客观反映当前中国城市建筑的整体状况和发展水平,发掘对城市或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地标性建筑,彰显中国城市的杰出建筑作品,推动中国建筑文化的进步,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产业与市场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指数研究院联合启动“2009-2010中国城市建筑新地标研究”课题。该课题在总结2004-2008年中国城市建筑新地标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并完善了VivianConstantinopoulos在“10×10Architects”中所用的评价方法。通过对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中的400个样本项目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其在建筑规模、技术含量、市场表现等功能性指标的同时,进一步分析了区域影响、外观设计、文化内涵等标识性指标,全面研究了中国城市建筑新地标的建筑设计、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凸显建筑新地标的视觉价值与象征价值,进而形成“2009-2010中国城市建筑新地标”研究成果。二、研究目的建立“中国城市建筑新地标评价体系”,从“功能性”、“标识性”两大方面对中国城市建筑新地标进行系统评价,客观反映当前中国建筑整体状况和发展水平;挖掘对城市或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城市建筑新地标,彰显中国城市杰出建筑作品,记载建设者的睿智与卓见,推动中国建筑文化的进步;第3页共8页第2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8页推动社会和消费者全面认知中国城市建筑新地标,提升中国城市建筑新地标的社会形象和市场影响,为国内外投资置业者选择中国地标性建筑提供决策参考。三、研究方法体系3.1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城市的系统调研,结合城市建筑的发展现状,“2009-2010城市建筑新地标”研究对象需满足的条件如下:因建筑内部或外部因素能够形成城市的中心或副中心,对城市或所在区域的经济或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单体建筑规模在5万平方米以上或综合建筑规模在10万平方米以上;在建筑设计、历史意义、文化内涵、产业带动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能够代表所在城市或区域的时代形象;2009-2010年建成或部分建成;物业类型为综合体、写字楼、住宅、商用物业等。3.2研究体系此次研究通过运用“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吸引力评价体系”,评价出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的城市;从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中初选出近400个样本项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中国城市建筑新地标评价体系”,从功能性和标识性两大方面对项目进行系统分析,形成“2009-2010中国城市建筑新地标”,研究总体框架思路如下:第4页共8页第3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8页1)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吸引力评价体系在2004-2008年连续五年的“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吸引力研究”中,采用因子分析(FactorAnalysis)等技术手段,综合评价了各城市房地产市场(包括住宅、办公楼、商业用房等多种物业)的开发投资吸引力。借鉴该项研究的成果经验,研究组开发了“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吸引力评价体系”,具体如下:2)中国城市建筑新地标评价体系城市选择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