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有教无类④维护周礼,贵贱有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主流思想。①体现了孔子“仁”“德”思想;②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能强加于其他人,体现了孔子处事原则;③体现了孔子教育的教育思想,认为教育没有差别;④体现了孔子提倡维护等级的思想,属于糟粕。答案:A2.2011年1月11日上午,一座总高9.5米的“孔子”塑像在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落成。国家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缅怀和表彰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B.纪念和肯定孔子在文化上的成就C.宣传和实践儒家学说的政治主张D.弘扬和体现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而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故选D;A项仅谈教育,B项仅谈文化,都过于偏颇,与材料中“主要目的”不符,故排除;孔子的政治主张具有保守性,如“克己复礼”,不适应当前时代的需求,故C项排除。答案:D3.2011年10月1日,中国古代先贤孔子行教画像以全新“作揖行礼”的动画形式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将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世界。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B.“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C.“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解析:关键信息是:“作揖行礼”“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之风”以此可知体现的是儒家的思想道德规范。A项是墨家的尚贤;B项是法家商鞅的以暴制暴;D项是道家的无为思想;C项是孔子的言论,体现的就是仁和礼的思想。答案:C4.下图分别是“仁”字小饰品和北京街头的“仁”字广告牌,这些都表明()A.商家均以仁爱作为打造品牌的工具B.孔子思想已成为当今社会的行为准则C.国人对社会和谐发展的真诚祈愿D.只要弘扬传统道德就能实现社会公平解析:本题要求阅读图片材料并认识其反映的含义。材料中的“仁”反映的是儒学的“仁爱”思想,在现代社会对“仁爱”思想的宣传反映出人们对建立和谐社会的希望。答案:C5.“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哪一学派()A.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主流想想。本则材料大意是(在圣人进行了土地货财男女之分之后),确定了分配的方式却没有管理的制度,故而立下了法律;法律虽然确定了,却没有掌管的,所以设立了官员制度;官员制度设立了却没有办法达成统一,故而君主就出现了。材料论述了君主专制等主张,据此本题选A项。另外本则材料选自商鞅的《商君书》,阐述上古以来政治体制的演变。答案:A6.某思想家强调“不自是,故彰;不自戕,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王阳明D.王夫之解析:本题考查老子的辩证法思想,题干引文选自《老子》。解答本题,关键在于文言释读,题干大意是“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这段话充分体现了老子“柔弱胜刚强”的辩证法思想。故答案选A。答案:A7.《汉书·艺文志》称先秦某一学派“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这一学派应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解析:考查古代中国传统文化。“非命”“上同”“非礼”等主张,此为墨家。答案:D8.右图是韩非子“法、术、势”思想主张示意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法”是核心,是“术”和“势”的落脚点B.“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