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第二章工程概况第三章施工部署第四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第五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第六章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第七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第八章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第九章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第十章紧急情况处理措施预案第十一章雨季的施工措施第十二章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情况第十三章劳动力安排计划第十四章原材料进场计划第一章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1、项目招标文件。2、施工设计图纸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4、《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05)。5、《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E41-2005)6、《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8、《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9、《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10、《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验规程》(JTGE60-2008)。11、《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GE50-2006)。二、编制原则(一)、遵循设计图纸、施工规范、规程、验收标准的原则。在编写主要项目施工方法中,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执行现行施工规范、规程及验收标准,确保工程质量。(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制定各具体项目实施方案过程中,充分研究、分析本工程的特点、难点,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确保优质高效完成本合同段建设任务。(三)、坚持施工全过程严格管理的原则。在各道工序施工中,认真自检,严格执行监理工程师指令,尊重业主和设计代表意见,严格管理。(四)、坚持推广应用“四新”成果的原则。在施工中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施工中的先导作用。(五)、坚持专业化作业与综合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在施工组织安排上,以专业队为基本组成形式,机械化作业为主,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和先进优良设备之优势,并采取综合管理手段合理配置,以达到整体优化目的。(六)、实施项目法管理,利用网络技术对生产资源及生产诸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保证实现成本、工期、质量、安全及社会信誉等预期目标。第二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述本项目位于泔溪镇境内,起于泔溪镇分水岭(S409线K28+100左侧),止于石洞村吴家湾,按四级路设计,路线全长5.635公里,计算行车速度20公里/小时,设计荷载公路II级,设计洪水频率1/25,标准路基面宽度4.5米,每300米设置错车道一处,错车道路面宽度6.5米,20CM厚C25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预算总投资297万元。二、施工环境条件1、地形地质条件泔溪镇,地势较平坦,西南高,东北低,南岗北平,从南向北呈现冈陵起伏的波状平原。镇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2、气象气候条件本合同段施工地区所在的泔溪镇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据有关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4.7°C,日极端最高气温35°C,日极端最低气温-34°C。年平均降水量628.7毫米,冻土深度为1.1~1.5米。年平均日照2700小时。历年盛行风向为西南风,最大风速23米/秒。无霜期平均140天。属属温带季风气候,有比较明显的大陆性。年平均降水量为400~600毫米,每年7-9月为汛期,降水量占全年的80%。3、建筑材料供应条件本标施工所需要的材料如钢筋、水泥、砂石料、路基填料等均可从当地就近购买,材料使用前须先行考察、确定好供货商,以便及时、足量供应。4、施工用水条件本标段施工区域所在地,无论是当地水网供水条件还是自然地下水条件,都较优越,完全可以满足施工要求。5、施工用电施工用电与当地电力部门协商解决。根据总体安排,全线共全线计划安装1台30KW发电机,提供予路面施工队,同时预备1台30KW发电机备用。第三章施工部署一、部署原则1、充分考虑本合同段的工程特点和难点,确保实现招标文件中所要求的,我单位所坚持的进度、质量、安全和现场管理等目标。2、确保100日历天完成合同内主体工程施工任务并达到验收标准。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时,通过人、材、机的优化配置和施工全过程的严格管理,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3、依据我单位现有的技术实力、施工管理水平和机械配套能力,充分发挥多年来我们在类似道路工程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确保安全生产,实现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