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练七工程主题型1.(2019·浙江绍兴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图甲为非洲东部部分区域略图,图乙为肯尼亚北部东非大裂谷内某一湖泊及湖岸火山锥景观,图丙为内罗毕(海拔1798米)气温年内变化折线。材料二内马铁路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至边境城市马拉巴,全长487.5千米,于2017年正式开工,由中国交通建设公司承建,建成后将与蒙内铁路和乌干达境内铁路接轨。(1)简述图乙所示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2)归纳内罗毕的气温特征,并从太阳辐射和地形角度分析其原因。(3)列举该区域对铁路建设和运行有明显影响的自然灾害,并说明在铁路建设中应对这些自然灾害的措施。(4)阐述内马铁路建成通车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答案(1)板块张裂,岩层断裂下陷,地势低洼,地表积水成湖;火山喷发,岩浆堆积成山,后经外力风化、侵蚀作用而成。(2)特征:终年温度较高,气温的年较差小。原因:地处热带,纬度低,太阳辐射季节变化小;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3)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和洪涝灾害。措施:选线上尽量避开地壳活跃地带,并设计具有一定抗震能力的铁路设施;抬高路基,通过高架、桥梁等方式来防御洪涝灾害威胁。(4)改善交通条件,带动沿线经济发展;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增加工作岗位,提高当地就业率;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和一体化进程。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2017年12月6日,中国首条穿越秦岭的高速铁路——西成高铁全线开通。西成高铁是中国第一条穿越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的高速铁路,全线桥隧比接近94%,列车穿越秦岭段要爬过千分之二十五的高坡。沿途经过秦岭大熊猫、金丝猴、朱鹮和羚牛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栖息地。(1)西成高铁修建过程中需克服哪些困难?(2)西成高铁采取地下穿越、提高桥梁架设高度、设立防护网等措施的原因是什么?(3)简述西成高铁建设的意义。答案(1)穿越秦岭和大巴山区,山高谷深,地形起伏大,坡度大;地处褶皱断裂带,断层发育,地质条件复杂;降水强度大,地质灾害多;沿线跨越多条河流。(2)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保证运行安全。(3)完善铁路网络;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带动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就业,增加收入;有利于社会稳定。解析(1)西成高铁修建过程中需克服的困难有穿越高山大河,地形崎岖,地质条件复杂。读材料可知,列车穿越秦岭段要爬过千分之二十五的高坡,说明地形起伏大,坡度大,山高谷深,跨越多条河流;沿线地处褶皱断裂带,地质条件复杂;降水强度大,地质灾害多。(2)西成高铁采取地下穿越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桥梁架设高度保护野生动物,设立防护网保证运行安全的建设措施。(3)西成高铁建设的意义有经济意义:完善铁路网络;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带动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发展。社会意义:提高就业,增加收入;有利于社会稳定。政治意义:促进民族间文化交流,利于民族团结。3.(2019·天津和平区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都江堰水利工程(下图)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岷江出山口处,始建于公元前256年。该工程修建前,成都平原缺乏发展种植业的灌溉水源,而岷江洪水泛滥时又成为一片汪洋;该工程修建后,岷江分为内、外两江,内江为成都平原提供灌溉用水,枯水期内江水量占60%。为了保证内江的水量,每年年初在凤栖窝河段挖沙,即“深淘滩”。2000多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修葺和完善,尤其新中国成立后,修建了外江闸与多处引水工程。(1)简述都江堰修建前后岷江对成都平原种植业生产条件的影响。(2)分析与外江相比,枯水期内江水量较大的自然原因。(3)分析每年年初在凤栖窝河段“深淘滩”的原因。(4)推测修建外江闸的作用及关闸时段(枯水期或洪水期)。答案(1)修建前:涝灾多发;带来肥沃土壤。修建后:提供灌溉水源;减少旱涝发生频率。(2)与外江相比,内江位于河流凹岸,流速较快,泥沙淤积量较少,水深较深。(3)岷江输沙量大,该河段泥沙大量淤积。挖沙可减少内江泥沙淤积,加深河床,增加枯水期宝瓶口进水量;年初降水少,为河流枯水期,便于挖沙。(4)作用:增加枯水期进入内江的水量。关闸时段是枯水期。理由:随着成都平原人口增多、经济发展,枯水期内江水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