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6月跌倒/坠床事件统计分析与持续改进一、2014年上半年全院跌倒、坠床高风险患者人数及发生率统计:科室项目一季度二季度半年统计内科跌倒、坠床例数134高风险患者例数184159住院人日数5750542311173跌倒、坠床发生率5.56%/0.0177.3%/0.055%6.779%/0.035外科跌倒、坠床例数011高风险患者例数52429住院人日数257135916162跌倒、坠床发生率04.17%/0.03%3.45%/0.02%全院跌倒、坠床例数145高风险患者例数236588住院人日数8321901417335跌倒、坠床发生率4.34%/0.0126.15%/0.044%5.68%/0.029%二、2014年上半年与2012—2013年跌倒/坠床发生率统计(注:发生率统计的分母是以出院患者为标准)与比较:项目2012年2013年2014年(1-6月)跌倒坠床跌倒坠床跌倒坠床由上表可见,2014年上半年跌倒/坠床呈上升趋势。2014年7月初,护理部专门召开护士长会议,针对跌倒/坠床事件,进行了深度分析、总结。三、2014年1—6月,我院病区共发生5例跌倒/坠床,其中内科4例,外科1例。具体发生情况统计如下:1、脑梗塞后遗症1例,高血压1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2例,股骨颈骨折并脑梗塞1例;2、年龄60~69岁1例,70~79岁2例,80~89岁1例,90岁以上1例;3、男性2例,女性3例;4、时间段:5例均发生夜间,3例发生在凌晨1~3点之间,1例发生在夜间23:00,1例发生在早晨7:00;5、发生地点:如厕前跌倒2例,如厕后在厕所跌倒1例,2例均因取下护栏后坠床。6、陪护情况:2例无陪护,3例有陪护,家属均陪同。7、所致伤害严重程度:1级3例,2级1例,3级1例.因此,2014年上半年跌倒/坠床因素统计如下图:跌倒/坠床例数523123跌倒/坠床发生率0.19%0.12%0.30%四、原因分析:1、年龄因素?从1—6月发生跌倒/坠床年龄来看,均发生在65岁以上,而且内科占80%,因此年龄因素是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显着因素。患者各相应器官因年龄增长而退化,如心肺功能不良(2例)、体力衰退(5例)、骨质疏松(2例)、认知功能减退(2例)以及感觉反应能力不佳等,均易导致老年人跌倒事件的发生。2、疾病因素?急慢性疾病的病理性改变,可能影响感觉输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骨骼肌肉力量的协调。某些影响脑血流灌注及氧供应的心脑血管疾病,如脑梗塞,可导致各种功能损害:肢体肌力下降、肌肉萎缩、关节运动受限、平衡功能受损、肌痉挛肌张力障碍、姿势步态异常等,使患者移动速度及控制能力下降而引起跌倒及坠床;心血管疾病往往通过引起心脑缺血,诱发心绞痛头晕、黑朦、晕厥而导致跌倒的发生,如窦性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血管迷走性晕厥等这些常见疾病是发生跌倒坠床的高危内在因素。从5例患者中,心脑血管疾病占60%,可见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入院后需严加强看护,提高警惕。3、环境因素?老年人入住病房后,由于新的环境不熟悉,加上偶有地面潮湿、积水、光线不足、穿过大过长的衣裤、非防滑鞋、系鞋带的鞋未系鞋带等,行走时稍有不慎极易导致跌倒。同时家具的防范设施不足,如马桶,浴池边无扶手,病床未加用床栏,或使用床栏时未将床栏完全插入,或为了方便患者随意取下床栏,坐凳无靠背等均增加了老年人跌倒坠床的发生率。从5例患者中就有2例患者因为了方便,家属取下床栏而坠床。4、夜间活动因素?5例患者跌倒、坠床中,均发生在夜间。夜间时段,病房内相对于日间而言,护理人员相对不足,只有1名当班护士,但需承担整个病区30~60名患者的治疗护理和病情观察任务,不容加强巡视病房,以致不能及时发现和满足患者的客观需求。5、药物因素及无陪护从5例患者中,夜间对于65岁以上患者,使用利尿、降压、降糖、镇静等药物的患者,以及无陪护,发生有3例。因此,低血糖反应: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及患者进食过少均容易导致患者头晕、疲乏无力等症状而引起跌倒;体位性低血压:患者改变体位如起床、下床、行走、由蹲位起立等,动作过快或降压可导致患者头晕,体力不支而跌倒。其他:排泄、排便可引起血压降低而晕厥。6、健康教育落实方面从5例患者中得知,患者对跌倒/坠床安全意识淡薄,尽管有2例患者已悬挂防范措施,但护士健康指导较少,未强调重要性。护士和患者均不重视,易发生跌倒。五、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