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XX年及“十二五”工作总结十二五以来,我市人社系统坚持强化民生保障、服务发展大局理念,主动作为、认真履职,有效克服了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一、基本工作情况(一)以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全市就业形势稳定20XX年以来,我市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13.2万人,年均增加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3%以下的较低水平,由20XX年底的4.1%降至现在的3.52%。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年平均达65.7万人,创劳务经济收入共计326.54亿元。一是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有效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资源,初步形成了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建立了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系统和个人求职信息库,在招聘会上采用了岗位信息二维码和远程视频招聘,及时开通了榆林人事人才微信平台,及时发布各类招聘信息。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兄弟省市、毗邻城市的交流协作,采用现场、视频、网络、委托、媒体五位一体的模式,适时举办毗邻地区人才交流会。二是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85%以上。20XX年以来共组织毕业生就业见习4280人,并对参加社会见习的高校毕业生,在全省规定发放补贴标准的基础上,市财政又单独预算,每人每月增加500元,目前发放见习补贴资金累计达到2824万元。对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榆林学院和榆林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校的329名应届毕业生发放了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求职补贴,共计32.9万元。全市共开发公益性岗位1.36万个,有效解决了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三是创业促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20XX年以来,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达27.1亿元,直接扶持2.6万人创第1页共6页业,带动16.3万人实现就业。大力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研究制定了《XX县区创业孵化基地认定管理实施细则》,指导成立了XX县区大学生创业服务协会,通过市政府先期投入的500万元,对市场前景较好的部分创业项目予以扶持。同时,不断加大各级培训资金投入,全市职业技能培训人数达50万人,培训合格率达到85%以上。(二)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一是不断扩大参保范围。截至目前,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1.04万人、68.38万人、20.95万人、40.81万人、29.44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6%。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9.74万人,享受待遇人数为43.04万人,实现了人群全覆盖。二是不断提升待遇水平。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为每人每月120元。进一步提高失业保险待遇支付标准,将北六县、南六县分别调整至每人每月1110元、1027.5元。全面提高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特殊慢性病待遇标准,共新增20个特殊慢性病病种。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业工伤保险工作的通知》,从降低参保费率、强化待遇保障、部门协调联动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措施,切实保障建筑业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三是不断完善保障体系。根据中省要求,启动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移衔接工作。全面开展了被征地农民社保基金征收工作,每征用1亩地将收缴1万元存入基金专户,专项用于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按照国家人社部、财政部、国资委关于医保属地管理的文件精神,我们对中省驻榆企业涉及8个行业,大约4.5万人的医保进行管理服务。同时大力推进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工作,确定西京医院等21个医院为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保险信息化水平稳步提高,启动实施了社会保障一卡通工作,社会保障卡数据采集与发放工作机制基本建立。(三)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事人才工作稳步推进第2页共6页通过编制撤一建一、盘活存量、内部调剂等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增人计划,有效遏制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过快增长的势头。在社会关注较高的考试工作方面,我市研究出台了《人事考试联席会议制度》,并采取电脑阅卷方式,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用人单位和考生代表进行现场监督。在事业单位招考的方式上,对一些不同专业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