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城乡统筹环境同治XX年工作总结2014年度,我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边贸中心,打造历史文化名镇”总体目标,创新工作思路,加大财政投入,强化宣传教育,狠抓责任落实,全面覆盖管理,构建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打造了风景秀丽,文化底蕴深厚的“红旗屋场”,并在二季度获得XX县区第一名,成功召开XX县区二季度城乡统筹环境同治工作现场观摩和点评会议,岩前村荣获XX市环境整治优胜村,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明显提高。现总结如下:一、宣教引领,形成共识,营造全民参与大氛围有形发展靠建设,无形发展靠宣教。城乡统筹、环境同治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不把宣传教化工作跟上去,不把思想认识统一起来,各项管理措施必定落空无疑。为此,我们突出抓了三个方面:一是统一思想认识。我镇多次召开环境治理工作专题会议,组织各村(社区)的主要负责同志到环境整治先进乡镇考察学习,召开了全镇城乡统筹环境同治工作动员大会,下发了《**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切实将全镇广大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环境治理工作上来。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顾问,镇长任组长的城乡统筹环境同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全镇环境治理工作进行统筹协调、综合调度和指导督查。各站办所、企事业单位、村(社区)、村组均建立了完整的工作体系和责任网络。三是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开展“百人宣讲、千人劝导、万人清扫”、文明单位牵手小区、共创共建“文明卫生社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面对面”宣讲、文艺演出等系列宣传活动,编发《美丽文市幸福家园--城乡统筹环境同治工作手册》、《农户“庭院三包”责任牌》等资料30000余份,全体镇村干部上街进组入户开展宣讲、清扫和规劝活动,努力调动群众参与环境治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规划先导,完善功能,增强城乡发展承载力以建设精品工程,打造城镇品牌为目标,促进城乡面貌、第1页共3页服务功能、承载能力有效提升。一是科学编制城乡规划。始终把城乡规划作为环境治理的龙头和“第一资源”来抓,不断加快规划编制步伐,提高规划设计水平。XX县区提出建成湘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打造“一轴三带”新型城镇体系的构想。**作为“主轴”的最南端,是浏阳辐射湘赣边区的南大门、花炮产业集群区的核心组团,随着荷文公路、文江公路的建设,我镇将充分发挥连通两省四县(市、区)的交通枢纽优势,努力构筑浏阳—大瑶—文市“南区金三角”。二是大力夯实环卫设施。着力加大污水、垃圾、公厕、乡村道路、绿化、管网配套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大型垃圾焚烧炉11个、压缩式垃圾中转站1座、农村垃圾分类池20余个,下发垃圾桶8万余个,做到每村一炉,每户一桶,有效夯实了环境治理的硬件基础。三是着力提升城镇品位。以“打造红色源头,建设幸福边城”为战略目标,新改建集镇主次干道5公里,提质立面改造620多户。开通“一线四城”(**—澄潭江—大瑶—主XX县区)红色旅游公交车,全程50多公里,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在装大文公路和文苍公路路灯400余盏。完善集镇道路标志标线1200余平方米、标志标牌36处,交通网络和秩序进一步优化。三、典型示范,全面推进,建设美丽幸福新家园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全面推进专项整治和生态创建,培育环境治理先进典型,通过示范带动促进城乡环境的同治、同变、同美。一是全域治理城乡环境。深入推进集镇街道大清扫、垃圾杂物大清理、户外广告大整治、违规棚屋大拆除、河道水渠大净化、街边路边大绿化等六大行动,完成植树8万余棵,清理积存垃圾200余吨,拆除清理违章墙体广告、招牌、晴雨棚架1400余个,拆除违法建筑1.2万平方米,完成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面积6000余平方米。通过整治,全镇逐步实现了五个“基本没有”(基本没有乱搭乱建、基本没有乱挂乱画、基本没有乱堆乱放、基本没有乱停乱摆、基本没有乱扔乱排)的目标,镇容村貌得到了全面改善,基本达到了环境整洁、水面清洁、停车归位、摊点归区、商贸归市的效果。二是全力推介典型经验。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先进村、典型第2页共3页人物的推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