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一、环境问题1.定义:由于自然和人为的问题引起环境质量恶化,出现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狭义——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2.自然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或第一环境问题,由于自然原因引起环境质量恶化。如地震、火山爆发、海啸、台风、沙尘暴。3.人为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或第二环境问题,由于人类不恰当的生产、生活行为引起环境质量恶化。如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生态破坏等。二、环境问题的发展1.萌芽阶段1840年工业革命之前(1)原始社会人与自然较为和谐(2)工业革命前夕过度放牧、砍伐森林、破坏草场森林引起水土流失、江河泛滥,出现了环境问题。2.环境恶化阶段工业革命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1)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产生的“三废”大量进入环境。(2)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耗量增加,污染事件不断发生。3.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二十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污染范围是局部地区4.环境问题的第二次高潮八十年代至今污染范围为全球区域这一发展趋势下,工业污染扩展到城市污染、农业污染;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局部污染——全球污染。突出的问题有三大类:(1)全球性的大气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森林草原退化水土流失淡水污染(3)突发性的污染事件增多日本水俣病、核电站泄漏P12表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一、全球气候变暖1.造成的影响(1)根据卫星观测资料南极大陆冰川出现龟裂。(2)沿海地区许多城市被淹没,海滩消失。(3)异常天气发生的频率增加,给许多国家带来严重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圣婴)海水温度上升,范围扩大——大气环流异常(水温上升1℃,海面气温上升6℃);拉尼娜现象(圣女)海水温度降低——大气环流异常。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温度变暖,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叫做沃尔克环流,当沃尔克环流变弱时,海水吹不到西部,太平洋东部海水变暖,就是厄尔尼诺现象;但当沃尔克环流变得异常强烈,就产生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会引起台风和暴雨的增加,也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异常。影响包括使美国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变得异常乾燥,并使澳洲、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有异常多的降雨量,以及使非洲西岸及东南岸、日本和朝鲜半岛异常寒冷。拉尼娜对我国东北夏季气温有影响。在拉尼娜年份,沈阳、长春和哈尔滨夏季气温为偏高,而在厄尔尼诺年份,夏季气温往往偏低。拉尼娜对我国华北汛期降水也有影响。在拉尼娜期间,华北汛期降水量容易偏多,而厄尔尼诺年份华北降水量容易偏少,其原因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有关。拉尼娜年份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有利于形成华北汛期多雨的大气环流形势,而厄尔尼诺年份则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不利于建立华北汛期多雨的环流形势。拉尼娜的发生与赤道偏东信风加强有关。偏东信风加强,赤道洋流受信风推动,从东太平洋流向西太平洋,使高温暖水在热带西太平洋地区堆积,成为全球水温最高的海域。相反,在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比较暖的海水向西输送后,深层比较冷的海水就来补充,因此造成东太平洋海表水温偏低,从而引发拉尼娜现象。※(4)对森林的影响(5)对生物物种和农业的影响生物迁徙不能适应气温变化;农作物生长,暖期害虫不能被杀死,突冷难以适应被冻坏。2.气候变暖的原因——温室效应(1)概念太阳的热辐射被地球吸收,加热的地球表面又向外散射热量。温室气体对太阳的短波具有较高的透过率,同时又吸收地球长波的热辐射,从而使底层温度升高。温室效应的强弱与温室气体的浓度有关,浓度大,效应强。※温室效应(西班牙语EfectoInvernadero)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