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卫生学校护理专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设方案一、建设背景毕节市卫生学校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中参建的1000所中职示范校之一,我专业是学校参建的重点专业。基于以下文件,我专业正式按需成立本专业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教职成[2011]7号毕节市卫生学校示范校建设方案书、任务书二、建设目的通过建立本专业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引入行业、企业以及职业教育专家资源,为本专业的改革、建设与发展提供全面的咨询与指导,包括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办学模式改革、创新教育内容、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内容管理、改革评价模式等,从而全面提升专业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优秀实用型技能人才。三、建设宗旨1.充分调动学校现有优秀师资,参与到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建设;2.认真引入行业、企业以及职业教育专家资源,通过校外资源带动专业的综合性发展;3.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使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加符合本地或本区域的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从而推动本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4.通过本专业的建设,带动本专业相关专业群以及学校其它专业教学与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四、工作职责(一)指导本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1.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2.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3.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盈,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二)指导本专业改革教学模式1.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2.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3.创新教学方式,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通过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在教学中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三)指导本专业改革办学模式1.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模式。2.通过整合、调整和园区建设等方式,优化办学资源配置,增强学校办学实力。3.联合相关行业、企业以及其他职业学校共同组建职教集团,促进集团成员之间优势互补。(四)指导本专业创新教育内容1.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2.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用人需要,建立专业设置的动态机制,建设国内领先的精品专业。3.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针对岗位技能要求变化,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4.依托企业研发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的校本教材。5.创新教材展示方式,实现教材、教辅、教具、学具、课件和网站等多种介质的立体化融合。(五)指导本专业加强队伍建设1.以改革教师培养、评聘和考核为核心,注重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素质。2.创新人事分配制度,形成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激励机制。3.改善教师队伍结构,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4.落实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校长培养,提高队伍整体水平。(六)指导本专业完善内部管理1.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全面加强本专业内部管理,提高规划、执行、质量监测和服务能力。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建立规范的招生和考试制度、严格的学籍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健全的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制度、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等。(七)指导本专业改革评价模式1.以贡献和能力为依据,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