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6页岳麓版试验教科书必修二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宣袁刚[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识记理解废井田,开阡陌井田制的特点及其崩溃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自主学习,适当引导,理清古代土地制度的几种形态。材料分析,合作探究,使学生真正理解井田制瓦解的深刻背景。角色扮演,体会土地兼并所带来的危害。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决定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在此基础上了解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基本的生活状况,从而深化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表现土地兼并的趋势及危害租佃关系的日趋普遍化租佃关系普遍化的历史过程租佃关系普遍化所带来的影响[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几种形态。难点:土地兼并与租佃关系的普遍化。[教学方法]1、采用自主学习与适当引导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能够较好的控制课堂气氛。2、问题情景探究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情景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3、采用史论结合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阅读原始材料,从而得出相关的认识,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丰富人文内涵。[教学资源]岳麓版课本和教师用书,收集相关资料,并制作成课件辅助教学。[板书设计]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2、商周时期3、战国以后二、土地兼并1、原因2、危害3、措施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1、田庄制2、租佃制第2页共6页第1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6页(1)原因(2)普遍化的过程(3)租佃制下农民与地主的关系(4)积极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井”和“田”这两个字在甲骨文中的写法,以此抓住学生的情绪,打开学生的思路。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设计思路: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但是条理较为清楚,难度不大,首先采用问题导学方式,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思考相关的几个问题:(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2)井田制是什么性质的土地制度?(3)井田制后来是如何瓦解的?然后再展示两位改革家管仲与商鞅的图片,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统治者也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是适应时代的变化,而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才能成功。师生互动首先组织学生迅速浏览教材第一目的内容,思考问题: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原始社会实行土地公有制;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春秋以后,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建立起来。展示图片及材料设问从上面的图片和材料中可以看出井田制有什么特点呢?应该是什么性质的土地制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田里不鬻。——《礼记·王制》第3页共6页第2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6页学生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实际上为贵族占有,“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井田制实际上是贵族土地所有制。设问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当时奴隶们在“公田”是怎样劳作的吗?学生奴隶们集体劳作,实行大规模简单协作。设问由井田制的特点可以看出井田制和当时西周的哪项制度是密不可分的呢?学生西周的分封制。教师总结过渡:由此可见,经济上的井田制和政治上的分封制是密不可分的,从而共同促成了西周文明的繁荣。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一方面表现为大量“公田”被抛荒,另一方面则是部分“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设问结合春秋时期的社会大背景,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学生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水平提高。设问这就使得一家一户的个体农耕成为可能,所以,“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面对这样的形势,当时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了呢?产生了什么样的实际效果?学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