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短评之二十五高校收费价格管制政策的制度分析制度短评之二十五高校收费价格管制政策的制度分析毛寿龙2000年5月26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从2000年新学年开始,北京地区高校学费标准将上调,最高上限上浮20%。具体地说,1999年北京地区高校一般专业收费每生每年3200元,外语医科专业每生每年4000元,艺术类专业还略高。本着多渠道筹集资金、逐步完善教育收费分担机制的原则,XX省物价局、XX省财政局、XX省教委联合下发《关于调整普通高校学费标准的通知》,调整高校学费标准。调整后的一般专业中,一般学校每生每学年不超过4200元;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重点学校不超过5000元;理工科专业一般学校不超过4600元,重点学校不超过5500元;外语、医科类专业一般学校不超过5000元,重点学校不超过6000元。《通知》规定,师范、农林、体育、航海、民族专业等享受国家专业奖学金的学生免缴学费。学校应按学年收取学费,不得跨学年收取,学费收取实行\老生老办法,新生新办法\。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应酌情减免学费,各校要采取\减、免、勤、补、贷\等办法,确保学生不因经济困难影响正常就学。为杜绝乱收费现象,XX省物价、教育、财政等部门要求各高校填写《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收取学费标准申报表》,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才能实行。同时,对擅自提高收费标准的学校,将依法予以处罚。这则报道告诉人们如下信息。XX省管理高等教育收费的部门是物价局、财政局和教委;收费标准根据不同专业、不同院校的登记有所不同;高校收费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否则将依法予以处罚。为什么实施这样的政策,有什么理由,由于没有见到相关资料,也没有访问政策制定者,因此不得而知。这一政策,应该说开拓了中国高等教育投资渠道,开拓了更多的高等教育教育机会,使得有更多的家长能够为自己的孩子上大学第1页共4页而投资,是好事。它区分了不同专业的收费标准,热门专业定价较高,而社会需要的但不热门的专业,定价较低。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还可以减、免、勤、补、贷等政策,确保贫困家庭的学生,也能够上大学。这也是好事。另外,还规定,一般院校收费一般为4200元,重点院校收费是一般为5000元,不超过6000元。这一有差别的政策,主要是考虑到优质优价的原则。优质优价,窄一想,的确是应该的。重点大学国家投资多、教育设施好、师资质量高、学习条件好,毕业的学生找工作好找,的确应该多收费,而一般大学各个方面都差一些,收费的确应该低一些。一分货,自然需要一分钱。要上好大学,当然需要交更多的钱;而上较差的大学,则交少一点的钱。如果不上大学,那么就不用交任何钱。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但是,细想起来,价格管制的政策,很容易导致这些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其中最恶劣的后果是,它人为地划定了重点院校与非重点学校的差别,重点学校收取高价,非重点学校收取低价,这使得学校之间没有任何竞争,其结果就是重点学校没有动力去进一步改善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师资质量,或者降低价格,来吸引更好的学生,因为不努力也是重点,不会有什么变化;非重点的学校,也没有进一步的动力,去改善所有的一切,去追赶重点学校,或者吸引较好的学生,因为再努力也是非重点,不会有什么变化。这使人想起计划经济时代的优质优价的价格管制政策。名牌表、名牌自行车价格高,而且只能卖高价;杂牌表、杂牌自行车价格低,而且只能卖低价。其结果就是,名牌厂家没有积极性降低成本、进一步提高质量,杂牌厂家也一样没有积极性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后来废除价格管制的办法,名牌厂家和杂牌厂家的价格可以自由定价,价格取消管制的效应是大家都有积极性变成名牌,尤其是杂牌厂家,更有积极性追加投资、提高质量,与名牌厂家相竞争。于是,许多昔日的名牌变成了杂牌,许多昔日名不经传的牌子变成了名牌。价格管制最恶劣的后果是,大家没有积极性提高质量,而有积极性去降低质量,第2页共4页通过偷工减料,来实现利润,而不是通过优质优价,来实现利润。价格管制,虽然其政策目标是有利于消费者,但实际的结果是,让消费者花同样的价格消费质量低劣的产品,其整体效应是整个市场的商品的质量都难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