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8页襄樊市新能源与低碳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一、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我国政府一直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除水电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外,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风电、太阳能、现代生物质能等技术应用和产业也在政府的支持下稳步发展,小水电、太阳能热水器、小风电等一些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十五”期间,我国进入了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时期,水电建设大中小并举,开发建设速度显著加快;通过采取特许权招标等措施,积极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以送电到乡和解决无电人口生活用电为契机,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小型风电,推动分散式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围绕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发展农村户用沼气;通过市场推动,大力推广普及太阳能热水器;以技术研发和试点示范为先导,积极推动生物质能发电和生物液体燃料开发利用。到2008年底,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约为2.5亿吨标准煤(不包括传统方式利用的生物质能),约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9%,比2005年的7%左右上升了2个百分点,其中水电为1.8亿吨标准煤,太阳能、风电、现代技术生物质能利用等提供了7000万吨标准煤的能源,向201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占全国一次能源的比例达到10%的战略目标走出了坚实的一步。同年开始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标志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可再生能源法》及其配套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可再生能源已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水电:2007年,中国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45亿千瓦,约占总容量的20.3%,同比增长11.49%。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93,826,334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0.88%;到2008年底,全国水电装机达到1.75亿千瓦,年发电量5600多亿千瓦时,在世界居第一位,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21.6%,仅次于以煤发电,居第二位。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11,348,950千第2页共18页第1页共1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8页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3.50%风电:“十五”期间,中国的风电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2006中国新增风电装机133.7万千瓦,占全球新增装机的8.9%,同比增长165.83%,累计装机容量已经达到260万千瓦,成为继欧洲、美国和印度之后发展风力发电的主要市场之一。2007年以来,中国风电产业规模延续暴发式增长态势。2008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达到719.02万千瓦,新增装机容量增长率达到108.4%,累计装机容量跃过1300万千瓦大关,达到1324.22万千瓦。随着中国风电装机的国产化和发电的规模化,风电成本可望再降。因此风电开始成为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逐金之地。风电场建设、并网发电、风电设备制造等领域成为投资热点,市场前景看好。特别是在风电特许权项目建设的支持下,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已形成规模,已有多家企业可以批量生产1.5兆瓦的风电机组,2兆瓦、3兆瓦机组也已开始生产。2009年风电行业的利润总额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经过2009年的高速增长,预计2010、2011年增速会稍有回落,但增长速度也将达到60%以上。2010年全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有望突破2000万千瓦,提前实现2020年的规划目标。太阳能:中国光伏发电产业于上个世纪70年代起步,在国家相应刺激政策及世界光伏市场的有力拉动下,我国光伏发电产业迅猛发展。到2007年年底,全国光伏系统的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0万千瓦,从事太阳能电池生产的企业达到50余家,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达到290万千瓦,太阳能电池年产量达到1188兆瓦,超过日本和欧洲,并已初步建立起从原材料生产到光伏系统建设等多个环节组成的完整产业链。现阶段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能力显著提高,2008年光伏电池产量达200多万千瓦,成为世界第一大光伏电池生产国。与此同时,太阳能晶体硅材料生产也取得明显进展,2008年产量达6000多吨,有效缓解了我国太阳能电池生产所需晶体硅材料短缺问题。太阳能集热产业在我国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太阳能热水器年生产能力达到了4000万平方米,全国累计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量超过1.25亿平方米,占世界太阳能热水器总使用量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