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3页联想换帅,突显战略雄心原戴尔亚太区总裁阿梅里奥入主联想取代沃德成为新联想新的CEO,我认为此次换帅是联想早就谋定的布局,一方面恰恰体现了前一阶段新联想业务整合的成功;另一方面表明新联想的战略雄心——争霸江湖的雄心,绝不甘心当第三的雄心。理由如下:,一、从联想的文化来说,联想是一家不太喜欢冒险并且相对稳健的公司,从联想教父柳传志的语录就可以证实这一点——我们在制定战略的时候,前面好像是草地、泥潭,要小心翼翼,反复琢磨,仔细观察;然后轻子轻脚地在上面走,走实了,是黄土地了,撒腿就跑。因此,这种文化主导下的联想,这么多的一次动作,一定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是早就开始筹划的结果;,二、从联想一环扣一环的国际化路线的表现来看,与其说这是一次CEO的临时更换,不如说这是一次战略的延续,是精心布局与谋划的结果。在联想进入奥运TOP计划的时候,我认为联想疯了,我不可理解,因为对于联想一个区域性的品牌来说,用巨资在奥运TOP计划的有限时间内要想复制三星的成功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两个品牌的世界性基础完全没有可比性,然而了到联想公布收购IBM的PC业务部,我释然了,收购了IBMPC业务部后,新联想自然就成为世界性联想,此时的联想就具备了复制三星成功的基础。再到后来,联想引进战略投资者,就丝毫不足为奇。这一环扣一环的战略布局同时也体现了联想的一贯稳健的作风——尽管在过程中间,不明全体计划的我们有时认为联想疯了。,三、联想对CEO并不缺乏耐心。当年柳传志为了珍惜两位帅才——杨元庆与郭为,不惜将联想分拆。在2004年,杨元庆重新调整联想的战略——放弃“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而更新为“专注于PC主业、全面提升联想服务客户的能力与‘柔性企业’的新战略”,这本身就标志着在联想自2001年以来业绩不佳、杨元庆力主的2001年的战略的失败,此时联想并没有选择更换CEO,这本身就充分说明联想对CEO并不缺乏耐心,何况沃德本人正式执政的8个月,联想在整合IBMPC部门取得不错的业绩——短短时间内,新联想赢利了,对比一下当年惠普与康柏的合并,你就会惊讶于这样业绩,并且承认这样的业绩并非联想不能接受的,在此情况下,联想其实完全没有理由没有一点耐心。因此,换帅应该是再一次的战略突破,而不是临阵磨枪。,四、从一个跨国公司寻找CEO的过程来说,不过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找到合适的人来担纲,而沃德本在位也就8个月,即使按照柳传志的说法联想在11月份已经完成了整合,那么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联想就能挑到合适的新CEO吗?我认为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此次布局绝对早在联想完成初步的整合之前,也就说是一次精心准备的结果。,五、从沃德心甘情愿的接受这样一个结果,并且继续担任联想的顾问,可以看出,这次换帅本身就是一个双方共同策划的结果;试想,如果联想背着沃德找新的CEO,沃德能如此心平气和、继续为联想效力吗?因此,我相信柳传志所说的:“如果沃德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了更高的能力适应联想新要求,他也未必离职。”所以,我完全相信,沃德的辞职是其本人早就选择的结果,是其本人知道他很难带领新联想在整合完成后完成第二阶段的第2页共3页第1页共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3页目标而自愿退出的结果。由此,笔者也非常的敬佩沃德本人的职业精神——一心为了公司的利益着想,不贪恋个人的权利与收益,不考虑个人的荣辱得失。,六、从联想愿意接更换CEO这一行为,本身就标志着联想并不担心由于CEO更换可能会引起核心员工特别是原IBM的员工流失和客户流失现象出现,这本身就充分体现了联想的自信——这种自信只有在第一阶段的整合完成后才会拥有的。,七、相比于沃德,阿梅里奥更具有优势。毫无疑问,IBMPC业务部在沃德的领导下也是节节败退,尽管这有IBM的战略转移的问题,但作为PC业务的最高领导人的沃德也不是全无责任,不排除沃德可能在定程度上缺乏某些东西;而阿梅里奥则既拥有IBM工作经历,要有DELL的工作经验,能够熟知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