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9页重庆市涪陵区科学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为了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市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加快实施“科教兴涪”战略,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根据国家、重庆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精神和《重庆市涪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结合全区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组织编制本规划。一、科技发展环境分析(一)“十五”科技成就“十五”期间,全区科技工作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抓住西部大开发、三峡库区建设和重庆直辖等重大历史机遇,大力实施“科教兴涪”战略,科技发展环境逐步改善,科技力量不断壮大,科技发展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42%。连续五年被重庆市政府授予科技工作先进奖,连续三年荣获重庆市高交会组委会“优秀成交奖”、“优秀组织奖”,连续两年获得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荣获“全国电子政务应用建设奖”,顺利通过了全国科技进步区(市、县)考核。——科技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区委、人大、政府、政协高度重视和支持科技工作,全区上下认真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国市科技法律、法规与政策,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我区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推动了“科教兴涪”战略的深入实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第2页共19页第1页共1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9页尊重创新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支持创新创业、推动科技发展的氛围有所增强,全区经济发展正在从依赖资源和投资拉动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转变。——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至“十五”末,全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3.53万人,其中,高级职称2190人、中级职称13000多人。全区有区级独立科研机构3个,14户重点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其中,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市级技术中心4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研究院1个,民营科技机构31家。企业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高,技术进步对企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愈发明显,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全区科技创新能力逐渐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全区已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户、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4户,高新技术产品32个。初步形成了霍香正气口服液、急支糖浆、曲美、高支纯麻坯布、瓷质花岗石抛光砖、云石瓷质渗花砖、微晶玻璃砖、无防腐剂中盐榨菜、丁基橡胶药用瓶塞、番茄胶囊、太罗、双效豆油等一批生产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主导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例提高到19.6%。——信息化进程快速推进。全区已建成以广电和电信两大物理传输网络为主、覆盖城区和全部乡镇的高速宽带网络。已有200多个单位实现与区政府之间的网上信息交换,60多个区级机构建成局域网并开展机关内部信息化办公,40多个单位接入区政务信息网络中心平台,提供了跨机关网络协同办公的基础条件,乡镇视频会议系统开通,实现了区政府与各乡镇之间的异地会议方式。制造业、商贸流通、农业、教育等领域信息化得到同步发展。涪陵信息港16个应用信息系统、11类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步伐加快。电信运营业、广播电视业稳步发展,全区拥有固定电话24.08万户,移动电话32.76万户,互联网用户2.44万户,有线电视用户23.96万户、其中广电宽带用户9.22万户。2005年从事信息产业的18户企业实现产值8亿多元。第3页共19页第2页共1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19页——科技兴农水平不断提高。围绕农业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引进和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农产品加工技术,着力培育现代农业,推动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十五”末,全区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双杂)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主要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率达到85%。基本建成了榨菜、蚕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