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8页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一致性分析※颜双波(泉州师范学院福建泉州362000)内容摘要:非均衡发展战略促成我国取得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但是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已严重阻碍我国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央政府提出效率优先,保证公平原则,历次调整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战略,启动中西部大开发计划,而后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地区和中部崛起等战略,可以说既是个制度创新过程,也是一个利益博弈过程。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的差距,而后建立博弈模型来分析中央政府的区域政策的动态一致性,关键词:区域经济;博弈;动态一致性;非均衡中图分类号:F061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打破地区平均,适当拉开经济发展差距,先在经济特区进行试点,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有力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GDP年均增长速度平均在8%以上,总体经济实力由1978年的世界第20几位提升到现在的前几位,但随之而来出现了区域差距日益扩大等问题,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和区域差距已经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纵观改革开放的进程,从“东部沿海开放”到当前的“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既是注重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又是兼顾区域公平的伟大战略实施过程。我们从博弈论角度看,在一系列政策实施的背后,无不反映着作为重要的经济行为主体的中央与地方追求自身利益的博弈关系。中央政府的这些伟大战略既是制度上的创新,也可以看作是各地区间、地区与中央之间利益博弈过程的体现。本文首先描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成就以及目前区域经济的日益拉大的差距,而后对中央政府的政策取向和地方政府的政策争取进行抽象,以中央对地方的投资政策为例,建立区域政策动态一致性的博弈模型分析“东部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及“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前瞻性和合理性,最后得出结论,中央和各个地区应当信守相关的政策,才能保证区域政策的制定阶段和执行阶段都是最优的,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的动态一致性。二、我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现状(一)非均衡发展战略使我国取得社会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我国年均增长速度平均在8%以上,总体经济实力在世界上的位次由1978年的第20几位提升到现在的前几位。所有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与适当拉开了经济发展差距,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发展战略分不开的;是与打破地区平均,在特区进行试点,鼓励各地发挥主动性大胆地探索分不开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模式,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在计划体制框架下,充分运用价值规律,到十二届三中全会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从十三大提出的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到十四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选定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可以说※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J05160,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A09231S。※作者简介:颜双波,福建安溪县人,1975年4月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数量经济学博士,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后,泉州师范学院陈守仁工商信息学院教师。第8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字数:6500第2页共8页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8页我国经济的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生产领域到金融、保险等领域都已经取得初步成功。在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没有经济特区这一综合试验田的示范作用,如果不打破地区平均就不可能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如此迅速地进入正确的轨道。因此,从积极意义上看,非均衡发展战略为成功地实现渐进性的经济体制改革作出了根本性的贡献,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二)从GDP增长率角度分析我国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现状尽管非均衡发展战略使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不断扩大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已经影响到国民经济的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的团结,甚至暴露出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