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6页111EquationChapter1Section1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信贷决策模型及应用高莹,侯新华(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沈阳110004)摘要:本文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信贷决策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模型的相关参数。进一步以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状况为背景,计算了利率的变动区间。通过我国商业银行及企业实际数据计算,得到较符合实际情况的结果。关键词:非对称信息;信贷决策;信贷合约;贷款研究领域:金融学中图分类号:F830.4文献标识码:A1引言在信贷市场中,借款人(以下指企业)往往在投资项目的收益、风险、以及还款概率等方面比贷款方(以下指银行)拥有更多的信息。因此,银行和企业的关系实质上就是非对称信息下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事前信息不对称产生逆向选择风险,事后信息不对称产生道德风险。银行在制定贷款决策时必然面临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同时信贷决策机制对于银行的贷款决策有效地激励企业上报真实的私有风险信息,进而使银企双方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导致信贷合约的研究。近年来,诸多学者对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信贷合约模型进行了研究。国外对于不对称信息信贷决策问题的关注始于80年代初,文献[2]指出,随着对借款人实际贷款利率的上升,贷款合同的拖欠概率也上升了。其原因是借方拥有贷方所不了解的投资风险信息,即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文献[3]的研究表明,当贷方同时以贷款利率和抵押品要求作为对借方的激励手段,将有可能存在一个使贷方筛选出有害风险的贷款合约,首次从正面研究了信贷决策机制以防范信贷风险。文献[4]则通过建立安全资产和信贷配给的模型,尽管以配给作为信贷决策机制切断了银行贷款量和银行收取利率之间的联系,但安全资产的收益率仍是反映货币政策对借款影响的一个好指标。其中配给是指两种情况:一是在所有的贷款申请人中,一部分人获得贷款,另一部分人被拒绝,被拒绝的申请人即使愿意支付更高的利息也不能获得贷款;二是一个申请人的借款要求只能部分地得到满足。文献[5]基于对风险刻画的一阶随机优势概念,着重研究了在不完全竞争和完全竞争的信贷市场中的信贷决策机制.针对高风险和低风险两种假设,设计出了相应的信贷决策模型。国内对该问题也具有深刻和广泛的研究,我国学者王浣尘和金武(1996)研究了信息不对称市场中抵押品配给的作用,马汉江(1999)等引入了博弈论的思想,庞素林(1999)等从使银行信贷资金风险极小化的角度出发,得出了Besnko和Thakor从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角度出发相同的结论。詹原瑞(2003)则是利用非线性模型把风险量化到利润最大化模型中来,从而得出了一定风险限制下利润最大化的信贷决策机制。本文在信息经济学的基础上,研究了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信贷决策机制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及其约束条件制定了利率的变动区间。其目的在于为银行制定最优的信贷合约,以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信贷风险。由于我国目前的利率制度正处于利率市场化阶段,2004年12月29日,央行放开了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贷款利率上线取消了,会迫使商业银行不能简单以来央行原来提供的贷款利率上幅度定价,而必须开发自主定价机制,因此,本文的模型应用是必要的,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应用实例进行了验证,事实证明理论和实践是相符的。第2页共6页第1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6页2信贷合约模型2.1数学模型假设有两类分别投资于高风险项目和低风险项目的企业,他们的风险投资额都为I,拥有的初始资金都为W,因此需要向银行借贷B的资金。显然B=I−W>0,两个投资项目产生同样的期望收益R,在贷款利率可变动的情况下,银行信贷决策机制的合同为一个三元组γi(ri,ci,qi),其中i=1代表高风险企业,i=2代表低风险企业,ri为银行给第i类企业的贷款利率,ci是第i类企业向银行提供的抵押品价值(即银行要求企业提供的抵押品价值)。qi表示银行给第i类企业贷款申请的实际配给(0≤qi≤1).若qi=0,则表示银行拒绝企业i的贷款申请;若0<qi<1,则表示银行对第i类企业的贷款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