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页香港小学和初中科学教育概况与发展展望香港课程发展议会香港课程发展议会编订一系列学习领域课程指导(小一至中三)八册及小学常识科课程指导(小一至小六),用以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指引——各尽所能‧发挥所长》(2002),并落实课程发展议会报告书《学会学习——课程发展路向》(2001)及教育统筹委员会教育改革报告书《终身学习‧全人发展》(2000)所提出的各项建议。课程发展议会是一个咨询组织,就幼儿园至中六阶段的学校课程发展事宜,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意见。议会成员由校长、教师、家长、雇主、大专院校学者、相关社会各界及团体的专业人士、香港考试局代表及教育署人员组成。小学的科学教育教育称为小学常识课程(常识科);初中的科学教育课程称为科学课程(科学科);高中的科学教育课程称为科学与科技课程(科学与科技科)。针对不同学段的科学教学教育,香港课程发展议会都编订有相关的课程指导说明。同是,也鼓励各学校根据本身的情况、需要和优势,适当采用课程指导的建议,以达到学校课程的学习宗旨及教育目标。一、科学教育主题与目的(一)主题1、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经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2、让学生获得所需的科学知识和理解、科学过程技能、价值观和态度,以达致全人发展,并为科学与科技的世界作出贡献。(二)目的所有学生应得到机会1、在小一至中三阶段学习科学;2、完成小学常识科课程指引和科学科(中一至中三)课程中的核心学习元素。二、对科学教育的建议为使学生学会如何把科学学得更好,我们建议: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2、着重发展科学思维3、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科学4、帮助学生作出明智的判断5、照顾对科学有浓厚兴趣及有才能的学生三、科学教育中央课程——灵活而开放的课程架构灵活而开放的中央课程架构,规画了学校应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科学:1、透过以下六个学习范畴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探究生命与生活物料世界能量与变化地球与太空科学、科技与社会2、透过学习活动重点培养学生的沟通、创造力、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等共通能力3、在学与教中,以渗透方式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对新意念持开放态度第2页共7页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页及尊重证据等价值观和态度四、学与教1、科学教学应以科学探究为中心,摒弃「食谱式」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从中了解有关的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而认识科学、科技与社会的相互关系2、学习经历的组织应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情境中探索和学习,建立自己的知识架构和对周遭环境的了解3、学生应学习制订其学习计划并掌握自己的学习五、评估1、评估能提供资料,让学生制订其学习计划并掌握自己的学习;2、根据六个学习范畴的学习目标和目的而制订的学习质素准则,是一系列学习成果的描述。能为教师提供参考,让他们透过具质素的回馈促进学与教。这些质素准则亦可作为反映学生表现的参考六、校本课程发展与中央课程1、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校和教师的既有优势和独特情况,在采用中央课程时加以不同程度的调适。包括改变学习内容的组织(例如:弹性选取延展内容)、学习情境、学与教的策略、评估的准则和模式等2、校本课程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从中得到专业的提升,最终使学生得益科学教育学习领域由1999年至2005-2006年的短期发展期望学生老师小一至小六请参阅小学常识科课程指引有关章节请参阅小学常识科课程指引有关章节中一至中三设计及进行科学探究对探讨当代科学和有关的议题感兴趣在科学及科技学习活动中展示基本的科学知识、创造力、基本的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参照科学科课程的核心和延展部分设计校本课程安排多样化的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科学课堂上,营造开放气氛以助讨论,并透过渗透方式,培养过程技能和思考技能觉察到科学的新发展,并鼓励学生探索这些发展七、科学课程的学习领域1、知识、能力、价值观和态度的关系学习领域是学校课程的重要部分。它建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