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麟初级中学初一学年语文学案《古代诗歌四首》3-15-g新授课2赵红刘向红张宏志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澹澹、竦峙、萧瑟”等文言词汇,了解诗词有关知识,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2.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这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诗歌的意境。3.诵读并背诵。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重点)4.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难点)预习导学◆知识储备◆写作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是写乡愁的。文学常识1.曹操(155-220),字,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东汉末。他与其子、合称为“三曹”或“曹氏三父子”。2.王湾,生卒年不详,人。诗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官洛阳尉。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其诗流传不多。◆字词梳理◆3.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碣石()澹澹()竦峙()()萧瑟()灿烂()帆悬()归雁()洛阳()哉()4.结合书下注释解释下列词语:⑴临:⑵澹澹:⑶竦峙:⑷星汉:⑸幸甚至哉:合作研讨◆环节一朗读感悟◆1、朗读《观沧海》、《次北固山下》两首诗歌。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歌所描写的画面。(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环节二文本探究◆2、在《观沧海》中请找出统领全篇的一个字?3、《观沧海》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实景的?哪些诗句是虚景的?4、《观沧海》找出诗中的动景与静景,并说说其作用?5、《观沧海》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6、《次北固山下》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7、《次北固山下》中哪句诗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当堂检测1.给下列加横线注音,拼音填汉字。碣石()澹澹()竦峙()()萧瑟()灿烂()归雁()2.完成下列理解性诗句:⑴《观沧海》一诗中最能展现大海宏伟气魄和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兆麟初级中学初一学年语文学案⑵《次北固山下》中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⑶《次北固山下》中直接抒发作者思乡之情诗是⑷《次北固山下》中新旧交替的生活哲理(时序更替)是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沙堤、枯藤、啄、天涯”等文言词汇,了解诗词有关知识,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2.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诗歌的意境。3.诵读并背诵。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增强古诗文修养。(重点)4.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难点)预习导学◆知识储备◆写作背景《钱塘湖春行》是穆宗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天净沙·秋思》是作者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题目。元曲是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