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酶的特性>>---------------教学反思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根据教材内容要求、学生的知识背景与学习特征以及学校现有条件等,将本节课设计成验证与探究相结合的实验课,带领学生一起探究酶的概念及特性。通过做课及授课,我作出了相应的课后反思,我认为: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1、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做科学”的机会,使学生通过探究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全盘接受他人的结论,真正从“听和背”中解脱出来,实现“做中学”。2、使学生尝试了交流、合作,学习有机会从别人那里学到知识,体会“三人行,必有我师”并意识到合作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途径。3、为学生创造了恰当的问题情境,提供了丰富的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的素材。使学生体会到人生处处有学问,学习就要善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4、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思想的指导。改“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二、本节课的不足之处1、对学生亲历与教师引导以及书本知识的关系处理的不够好。由于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不深刻,太注重学生的“亲历”,使活动内容太多,缺乏主次之分,导致拖堂现象。所以不一定什么知识的获得都一定要亲身经历,如:谁也不敢往万丈悬崖下跳。其实,探究性学习的形式有很多种,如:观察、调查、文献研究、模拟、实验探究等。在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又分为发现式探究、推理性探究、和实验式探究三种形式。所以深入理解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对探究性课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要。2、学生主体体现得不够充分。表现在:教师重视问题的设置,但考虑的只是教师如何向学生提问,学生的任务只是回答问题,因此教师提出问题多,学生提问题少。3、留给学生活动、思考的时间不足。表现在不舍得放时间给学生充分思考,急于给出答案;一当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时,又急于纠正。实际上学生的任何错误总是有一定原因的,而这种原因对学生来说又往往是很顽固的,不经予充分暴露和有效解决,学生往往还会重犯,教师就得反复纠正。这样,即费时间,又费精力。所以,教师不必太看重每节课的教学任务,而要看重长远的教学任务。4、课堂设计缺乏提升。本节课我先指导学生尝试用科学方法探究唾液淀粉酶是否是蛋白质。通过带领学生学习提出假设,学习从实验原理、实验药品、实验仪器和实验步骤四个方面设计实验,使学生明确设计实验的思路。然后通过分析探究酶特性实验来指导学生学习设计对照实验。最后,应该让学生自己尝试独立设计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这样,就会使课堂教学出现高潮然而,我却让学生进行实验验证PH对酶有影响。使课堂设计缺乏提升.三、教学体会1、探究性教学要有程序,但不能程序化。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会有许多意外的问题出现。这时,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组织教学,而不能过分依赖教案,硬拽学生进入教师预定的轨迹中。如:在探究温度对酶影响的过程中,我原本的设计是先让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但不少组学生略有思路就迫不及待地动手实验了。我只好让他们先实验,再进行设计及结果汇报。结果,通过交流,一些组的实验设计出现漏洞,导致实验出现其他现象。这正好给我创造了一个教育契机。通过我的及时点播,使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也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探究性学习中,既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也需要教师的指导,二者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教师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受传统教育影响,探究性课堂会出现越俎代庖现象。使探究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而完全放手,又会使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这不仅无法让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而且使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所以,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有:①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丰富的探究资源,如:实验仪器、材料、药品,生物标本,实验场所等。②为学生进行探究创设问题情境。③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支持与鼓励。如:适当的思路引导。④为高效的探究活动维持好课堂次序。总之,科学教学要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学习科学,形成科学素养。我们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由注重学习科学知识转变为注重科学学习的过程。教师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