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第1课会考要求:(识记)宗法制、分封制(理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复习提示:1.西周分封制:⑴目的:巩固周王室统治⑵对象:主体是同姓亲族,其余还包括功臣、姻亲、先代贵族等⑶内容: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贵族等级秩序;各级贵族享有不同特权,也承担捍卫天子的义务。(4)影响:巩固和扩大西周的疆域,使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西周后期地方势力坐大出现诸侯割据。2.宗法制:⑴目的:维护分封制,并作为分封制的依据⑵核心:嫡长子继承制注意:今天我们重视亲情、血缘、家族与宗法制密切相关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第2课会考要求:(识记)“始皇帝”的来历、郡县制;(运用)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复习提示: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形成:(1)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皇权独尊,皇位世袭;嬴政自称“始皇帝”⑵中央: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什么?)太尉(军事)御史太夫(监察百官)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⑶地方:郡县制。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县由中央统一管理,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这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一大进步,利于中央集权和维护统一。(注意:秦亡于暴政而不是制度的变革)⑷影响:第9页。第3、4课会考要求:(识记)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理解)古代中国政治的特点(运用)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复习提示:1.从汉代到明清的政治制度⑴汉朝:①汉初,地方既采用秦朝郡县制,又恢复分封制,称为“郡国并行”,引发后来严重的王国问题。②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在中央:设置内外朝制度,削弱相权。在地方:设置刺史监察地方;实行推恩令和酎金夺爵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⑵隋唐:①在中央,唐代实行了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执行)下辖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也被认为是集体宰相制。作用:通过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通过分割相权强化皇权。②选官制度:科举制。⑶宋代:宋太祖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措施:在中央①收精兵。杯酒释兵权,强化禁军,设置三衙(统兵权)与枢密院(调兵权)分割宰相兵权。②削实权:设立三司削弱宰相财政权。③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在地方①削弱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设通判监督。②制钱谷: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宋朝这一做法,体现了重文轻武、强干弱枝、分化事权的特点,其影响:一方面削弱相权,强化皇权,巩固了1国家统一和内部稳定,另一方面也造成行政效率低下,导致财政危机。⑷元朝:中央仅保留中书省,实行了一省制;地方实行了行省制度,这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又一次变革。⑸明朝:中央实行了内阁制。①形成: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置殿阁大学士帮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正式设置了内阁。②内阁职能:咨询、顾问和内侍机构③作用:宰相的废除和内阁设立使皇权空前强化。⑹清朝:设置军机处。①产生:雍正帝时期②职能:商议军国大事,受皇帝直接控制③作用:提高效率,专制皇权达到顶峰2.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积极方面,有利于国家统一稳定,农耕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发展。消极方面,在封建社会后期容易导致暴政和腐败,激化社会矛盾;阻碍商品经济发展,抑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阻碍科学技术的创新,不利于社会进步。3.古代中国政治的特点: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弱化直至废除;中央的权力不断强化,地方的权利不断的削弱。第二单元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第5课会考要求:(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对其文明的影响、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复习提示:1.地理环境的影响:经济上,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发达;政治上,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为行使直接民主奠定了基础;文化上,对外交流频繁,促进了自身文明的形成。2.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造成众多的城邦有利于直接民主制的形成;政治上平民与贵族的斗争;经济上商品经...